“布病事件”是一个沉痛教训,它提醒我们,城市发展必须未雨绸缪,不能忽略形形色色的“隐形风险”。

据媒体报道,2019年,兰州生物药厂发生的一次废气泄漏事故,令一种叫布鲁氏菌病的传染病阴影,至今仍笼罩着附近的居民。兰州官方9月15日的通报称,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计检测21847人,初步筛出阳性4646人,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3245人。

此次“布病事件”暴露了涉事企业在安全规程上的严重失职。疫苗作为高风险产品,其生产受到法律约束,必须严格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但涉事的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不仅把关不严,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更令人吃惊的是,这样的违规排放,时间持续长达一月之久。风险管理几乎形同虚设。

事故发生,相关环节不仅要做好善后,对被感染的居民进行及时治疗,给予足额赔偿。同时,在追责上也要深入彻底,企业有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置,监管存在的失职怠惰,同样不能轻易放过。

此次事件是一次意外的偶发事件。但其实,偶然中隐含着必然。如前文所述,疫苗属于高风险产品,疫苗的本质其实就是病毒。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与病毒“打交道”的工厂,却处于城市的居住区域,紧邻着密密麻麻的住宅楼和商铺。这样的位置,本身也存在巨大风险。官方调查显示,含菌废气排放时,“生产时段该区域主风向为东南风,导致位于下风向的兰州兽研所人体吸入”。换言之,工厂不仅距离附近居民过近,还会处于“上风”位置,这无形中增大了感染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州生物药厂位于黄河北岸的盐场堡。这里原是兰州的冷僻之所,但随着近年城市的急速扩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人口也急剧扩张。图据财新周刊

正如媒体所披露的,在被感染人群中,兰州生物药厂职工有8人,兰州兽研所和兰州大学的学生及教职员工合计在240人左右。真正的“大头”还不在最初引人注目的这两个单位,而是在周边密集的居民楼里,至少2500—3000名市民在不知不觉中被药厂废气感染……

事实上,类似兰州生物药厂的尴尬,其实很具代表性。在不少城市,都有着类似环境或健康风险高的企业。这些企业当初在建设时,本是远离城市的偏远位置,但随着城市化的扩张,一些偏远地区也逐步发展,成为繁华的城市区域。与此同时,由于搬迁成本过高,或者重新选址困难等原因,这些企业长期与居民比邻而居,埋下隐患。

以兰州生物药厂为例,这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药厂,2018年11月底公告搬迁事宜。根据当时规划,新工厂要到2023年底才能全部完工。倘若当初能多一点紧迫的危机感,及早推动工厂的搬迁,“布病事件”或许就能避免。

兰州“布病事件”是一个沉痛教训,它提醒我们,城市发展必须未雨绸缪,不能忽略形形色色的“隐形风险”。现实中,还有多少这样的企业还与居民比邻而居?还有多少企业的搬迁依然久拖不决?举一反三,有必要趁早对类似风险进行排查,及时疏解可能威胁公众安全和健康的各种隐患。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韩涵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