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们的社会,突然之间没有了任何法律和道德准则,将会怎样?

有人说,我们将重新回丛林时代!

丛林法则来自自然界,基本特征就是“弱肉强食“。其实,人类在早期尚未开化之前,跟其他动物一样,面对并遵从这样的法则,维持着艰难的生存。

这种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社会,叫作丛林社会。

丛林社会中的生存法则

我们来看社会的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文明社会,另一种是丛林社会。

文明社会是人类社会的高级形态,它是以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为核心,而丛林社会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类社会的低级形态。既然丛林社会中,个人需求是第一位的,“不择手段”“金钱至上”,便成了“正确选择”,这种建立在人的动物属性基础上的社会,往往是强者制定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一则寓言:丛林里的动物讨论规则,兔子说:“丛林里的动物应该一律平等,丛林里的事情应该大家一起讨论,再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决定。”兔子的发言得到了小鹿、山羊、松鼠等小动物的支持。而这时狮子亮出利爪大吼一声:“我反对!”于是,小动物们纷纷四散而走,丛林又恢复了它原有的秩序。

在丛林社会里,要么生存,要么被淘汰!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说,弱肉强食是最基本的法则。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构成丛林里的两大群体。食肉动物安逸舒适,大多时间都在睡觉休息,而食草动物大多时间都在辛劳觅食。由于肉的营养丰富,食草动物努力生长,最后却成了食肉动物的盘中餐。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适者生存是种族延续的法则。草原上,狮子妈妈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否则,你就会被饿死。”而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否则,你就会被他们吃掉。”

从丛林社会的特征来说,合作精神是弱势群体的成长法则。我们知道,一些低端的食肉动物,比如狼,往往依靠群体的配合才能完成捕猎任务。单只狼的能力有限,但是狼群却具有可怕的战斗力。而那些食草动物,为了生存,也往往靠群体的力量,靠群体内的合作,使得种族得以延续。

丛林社会的出路在哪里

我们知道,契约精神源自于古希腊,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石。而文明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

在落后的社会里,没有人真正看重规则,那些善于破坏规则,善于钻营的人,往往成为最先强大起来的一些人。

其实,破坏规则还不是最可怕,而是人们默认对规则的破坏,“事不关己”“明哲保身”,人们的沉默,加速了一个社会的堕落。如何跳出兴亡周期律,才是真正值得人们深思的重大课题。

一个交流群,有人时常会吐槽社会上的不公,群主不以为然,甚至还指责那些人,你有本事也成为强者?这句话或许没有错,但对破坏规则现象的选择漠视就不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先进文明社会的一些做法,一些人总是选择性忽视,以彰显其小粉的身份,甚至还会攻击你,总之,我们要弘扬正能量,不许说别人的好。

那些底层的人,很少同情比他们更软弱的人。相反,他们更加势利,更加歧视不如他们的人,他们一旦有点权力,会更加凶残。这就是社会丛林法则在作祟。

比如,鲁迅笔下的童养媳,曾经饱受婆婆的气,她当婆婆之后,更加残忍地对待自己的儿媳,还有,近期苏州某工厂侮辱工人的行为等等。

因此,如何走出丛林社会,跳出兴亡周期律?首先是民众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的觉醒,以及形成对权力社会的监督和制约,让失衡的社会回到正轨。

其次,要建立完善社会的保障制度,人们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最基本保障之后,才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会发展秩序。正如,人们在衣食无忧之后,谈论艺术才会有意义。

最后,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丛林社会形成的根源,在于制度的缺失、秩序的混乱和腐败的盛行,那些遵守规则的人,往往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回到开头,如果规则遭到破坏,那么这种一盘散沙的丛林社会,危机降临时,就像《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面对来自更高层面的竞争,就是无解的“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