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相对于李白、杜甫、李清照、白居易这些诗人词人来说,可能名声确实没有那么响亮,但是我认为他的诗词作品却独树一帜,在这些赫赫有名的“大师”面前也毫不逊色。

尤其是他的《虞美人·听雨》这首词,更是堪称千古绝唱,和杜甫的《春夜喜雨》相比又别有一番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应该说蒋捷是宋代文坛上的一个异类,他性格孤僻,和当时的一些名家大师几乎没有往来。他的词风也是独树一帜,既没有辛弃疾的豪放直率,也没有姜夔的晦涩难懂,而是把清奇流畅与含蓄慰藉融为一体,自成一家。

这可能与蒋捷生活年代和人生经历有关系,他生活在朝代更迭的动乱时期,刚中进士没几年宋朝就灭亡了。因此,他的一生的都在颠沛流离当中度过,饱尝人间酸甜苦辣,这首《虞美人》正是他对人生的深刻自述。

或许正是因为他看尽了世态炎凉,尝遍了人生冷暖,所以他写出来的文字才那么质朴而真切。即使我们很难做到感同身受,但是读到蒋捷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之时还是会颇为触动。

在历朝历代文人的笔下,细雨有着各种各样的形象。杜甫笔下的雨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李清照笔下的雨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笔下的雨是“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蒋捷另辟蹊径,从“听雨”这个别具一格的视角向我们描绘了三幅不同的场景,也依次和我们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与感悟,悲欢离合、辛酸荣辱都在其中,每一个人读来都会潸然泪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一幕中,蒋捷用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等大量鲜艳的意象,那种春风得意的少年情怀跃然纸上。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追求灯红酒绿、一醉方休,或许“人不轻狂枉少年”是大多数人逃不脱的宿命。

人们在纸醉金迷的时候是很难想象到悲凉愁苦的,这个时候的蒋捷还“不识愁滋味”。青春年华,浪漫岁月,这段时光在词人的心底留下了永恒的记忆,这也为他以后的凄凉遭遇埋下了伏笔。

第二幕中,蒋捷已经是正值壮年,有着这个年纪的人的无奈与压力。我们现在经常会说中年男人很难,上面有父母需要赡养,下面有子女需要抚育,身边有妻子需要照顾,心中有梦想需要实现,大家都要靠他,可是他环顾四周不仅无人可依还尽是他要照顾的人。

尽管这种说法有些偏激,但是或许蒋捷那个时候也正是面临着这样的困难与压力。江水辽阔、风急天高,大雁离群单飞,这正是蒋捷独自漂泊、客居异乡的写照,那种忧愁、思念与孤独之情便不言而喻了。

词人在这一幕中用了江河、浮云、孤雁和西风等一系列意象,经常读古诗词的朋友都知道,这些景象通常都代表着萧索凄凉的氛围。蒋捷天涯断肠,人生坎坷,不仅是山河风雨飘摇,自己的人生也面临崩溃。

这是一位在兵荒马乱时代的文人最真实的写照,苍茫大地,颠沛流离,这种无奈、悲愤、不甘、孤寂将词人紧紧裹挟,让一个饱经风霜的躯体难以支撑,也让那个曾经拥有光辉理想的灵魂支离破碎。

第三幕中是蒋捷他目前处境的真实刻画。垂垂暮年的蒋捷独居一隅,白发苍苍,尽是凄凉萧索。尽管只有十几个字,但是那种家国破碎、壮志难酬的情感还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了少年时期的欢乐,也没有了壮年时期的坚韧,只有岁月沉淀后的顿悟。

抚今追昔,蒋捷感慨“悲欢离合总无情”,尽管他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心如止水,但是听着窗外的纷纷细雨,他深知自己还是没有彻底放下,只不过历经沧桑后能够对自己的情感游刃有余地驾驭,至于超然于物外实在难以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词只有三个场景,但是每一个场景之间环环相扣,情意相连,让我们非常清楚地了解到了蒋捷的人生经历与感悟,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都会有不同的启发。听雨只是一个线索,真正重要的是细雨背后的情感与思想。

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前辈的提点与忠告都无法理解,或者是难以做到,但是知道自己走到那一步、面临那种处境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可是为时已晚。您读完这首词有什么样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