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学校里教书育人,是一项大家向往的职业。除了之外,由于教师工作较高的稳定性,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教师队伍。不久前,一项叫做“县管校聘”的政策开始在全国实行,教师原本稳定的工作或许将在不久的将来不复存在。

“县管校聘”这项政策从出发点上来看是好的,可以充分调度一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实现一个较为公平的教育,可是“县管校聘”在实施之后,却很少听到有教师对该项政策看好的观点。对此,有一位普通的高中教师提出了有关这项政策的三个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一:县管校聘后,教师竞争上岗,教师队伍是否会继续减员?

许多年前,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低。许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份长大后成为教师,因为他们觉得当老师是一件非常有荣誉感的事情。

可是到了如今,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却变得越来越少,你不妨问一下自己身边亲戚朋友的孩子,你就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愿意报考师范类院校而且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是比较排斥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已经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可是随着现在课业的不断增加,学生逐渐开始讨厌学习,因此对教师也没有好感。除此之外,那些已经入职的教师也缺少相应的获得感与荣誉感。

就是在这样的现状下,“县管校聘”后,教师还要竞聘上岗,这样一来,教师队伍恐怕会继续减员。

问题二:县管校聘这项政策的实施,是否能够避开人情世故,实现公平?

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贾平凹曾经说,教育就像烤红薯,政策是红薯,人情是火,火大了红薯就会被烤熟。

其实,“县管校聘”政策的初衷很好,如果能够切实落实下来,就能够平均分配教育资源,达到公平。可是,我们仔细一想:如果你让那些在市区就职的优秀教师向县城、农村流动,他们愿意吗?

而且第一轮竞聘的结果也确实是这些较为优秀的教师优先上了岗,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高级职称的拥有者。

换句话说,即使真正安排他们过去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不愿意接受,通过一些人情世故,规避掉这个结果,最终的结果难免就是这些人的名字出现在了农村、县城学校里的职工名单里,人却不在岗位上的情况,吃亏的仍然是那些农村、县城学校。

在这样人情化的大环境下,我们想要实现绝对的教育公平,确实很难。

问题三:教育环境的稳定,是否可以保持住?

“县管校聘”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是一次改革,在这次改革中加入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大家都知道,既然是竞争,那么在竞争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教育环境的稳定性是否会受到影响?

而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引入竞争,这不仅牵扯到教师的利益问题,还牵扯到教师的生存问题。教师虽然在学校里教书育人,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也需要生活,一旦在政策中落聘就意味着被调剂或者失业的风险,对于这些教师来说,这样的结果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教师在小家庭中产生矛盾,难免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进而影响到教育环境的稳定性。

“县管校聘”从长远看,确实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可是,这位教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也十分值得我们思考。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