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篇文章《小学语文太难了?补习班人满为患,我却把儿子的课停了,为什么?》中,我提到自己也曾是个希望孩子”精益求精、好上加好”的妈妈。只是孩子不接招,本着不扼杀学习兴趣的原则,我没有逼迫孩子上辅导班。

随了孩子的意愿,并不是我有多溺爱孩子,也不是我有多无知。而是出于我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的深度思考。

我的儿子虽然成绩挺好,但并不是那种勤勉自律的天才学霸,也常常出现我想帮他做得更好,却事与愿违的情况。所以这篇文章不是用来哗众取宠,宣扬如何做一个顶级学霸的。只是用来帮助绝大多数家长思考,什么才是教育的本质,什么样的学习才是更有效、更有价值的。

我是一个平凡的妈妈,但也正因此,我的思考才更具有普适性。我认为小学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感受力,而这一点是辅导班无法培养的。所以,小学语文学习,不应该在补习班中浪费过多的时间。

一、走近感受力,一个被课堂忽略的关键词

“感受力”这个词并不是我提出来的。最初,我听到这个词是在一档音频节目中。大概的意思是说,阅读能力最大的差异在感受力。当时我被一下子触动了。这似乎解读了:为什么有的人读了很多书都还是显得不谙世事,有些人读书不多却看起来很有文采。

后来,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新课标”。里面明确提到“感受力”的概念。我才明白,其实教育专家们早就意识到这个能力的重要性,只是落实到课堂,被很多老师忽略了。

感受力,又称感知觉能力。人类对于事物的了解都是先感后知的,先有感性认识,再有理性认识。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们往往过于专注于书本上的理性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为什么说培养感受力才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关键?

语文到底学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培养孩子通过文字感知人类文化,感知世界的能力。在这个过程,语文学习发展的不仅是文字的运用能力,还有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人格修养。再从应试的角度讲,看看当下高考语文的导向,其实就考两大块: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写作、人格培养,这三个语文学习的关键点都与“感受力”有关。

1、关于阅读:儿童是靠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阅读对应到语文学习上的体现形式就是精读课文、各种阅读理解训练。顾名思义,阅读理解,重在理解。可是理解力从哪里来?从感受力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秋天到了》这篇课文,很多人应该都记得。里面写道: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当年这篇文章我可以倒背如流,也因此知道秋天大雁南飞的常识。但是直到许多年以后,我在深圳第一次看到南飞的大雁,才真正体会到那篇课文里在说什么。

反思那个曾经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的我,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了吗?没有。

关于大自然的课文,背得再多,老师把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总结得再深刻,都不如把孩子带到户外去走一走,仔细观察一下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建立与这个世界的真实沟通

也许你会问,那这对于语文学习又有什么直接的好处呢?能体现在分数上吗?我说,能。

著名的教育专家孙瑞雪曾经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提到,在生活中学习,用现实教育儿童,儿童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能掌握学习对象的本质。一旦掌握更深刻的本质,儿童会有一种天然的本领,把它运用在各个方面。虽然这样的学习看起来没有课堂上直接灌输来得快,但保持这样的积累,后面的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对本质的理解力像闪电一样快。

反思我当年高中语文考试。虽然每次都能在110多分,在班级里也算是不错的,但无奈的是,任凭我怎么努力,始终无法把分数再提升一个层级。而班上的第一名始终都能把语文维持在120分以上。

后来我明白了,制约我的不是努力,也不是老师说的各种做题技巧,正是感知力、理解力。应试教育看起来都是套路,但其实越往高年级走,越强调的是超越套路以外的理解与思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最初感受力的培养。

我们经常会夸赞一个优秀的孩子说“这孩子悟性太好了!”所谓“悟性”,同样与感受力有关。

2、关于写作:再多的技巧也比不过真情实感

如果在应试的指挥棒下,孩子做的题都是唯一答案的话,我们的教育就很容易模式化、套路化。

我曾听过一节作文辅导课,老师是一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资深教师。她在给孩子讲如何写作文时说:“八个字,龙睛凤头,猪肚豹尾”。她强调素材的积累,比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的植入。相信很多家长都很受用,因为这的确可以帮助孩子速成一篇好文章。但是我在想,如此套路化的文章能让孩子体会到真情实感吗?

真情实感对于写作来说,重要吗?当然重要。

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巴乌斯托夫斯基说:“只有那种能向人们叙述新的、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事情的人,只有那些能够看见许多别人觉察不到的东西的人才能够做一个作家。”

真情实感才能让你写出独一无二的文章。就像你描述花园里的花,单从花的外形、颜色来描述,都是客观实物,表达大同小异。但是如果你真的触摸过花园里的花,有过独特的思考和情感联结,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出来,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花的“芳香与艳丽”。

叙事文也是一样,如果只是在事情的经过、人物的语言上下笔墨,文章一定乏善可陈。只有加入自己对这件事独特的认识和感悟,才能成为吸睛之作。

疫情期间,儿子写了一篇作文《月色》让我很惊讶。作为文笔还算不错的成年人,我深感对于写景的文章已经没有儿子这般的感受力了。一轮明月下宁静的世界竟然让他写得如此生动,又充满遐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看来,我们教育孩子并不是要每个孩子都成为作家。但至少要让孩子明白,真情实感才能直击人心,写作的态度是这样,生活的态度也应该是这样。

3、关于人格发展:谨防刻板教育让孩子的心灵“荒漠化”

曾经听一位语文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让我颇为感慨。

他说几乎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都给孩子布置过《我的父亲》或者《我的母亲》这样的作文题。因为在老师看来,这是最贴近孩子生活的题材了。但是有一天,这位语文老师被班上同学质疑:老师,您布置的作文题目太老套了。父爱母爱都被同学们写烂了,哪里还能写出什么新意?这位老师说,他当时觉得特别伤感。

天下父母大多深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为什么孩子对这些就生发不出真情实感呢?是不是我们的孩子普遍缺乏感受力呢?

经常听到一些社会舆论说,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冷漠、自私。我想,这也许这和现代社会物质欲望太容易被满足有关。容易得到就不懂得珍惜。过于安逸,反而让人们失去了穿新衣、吃美食的愉悦。现在的孩子生活空间越来越狭隘,每天的日子就是两点一线,每天的任务就是学习。长此以往,孩子心灵的“荒漠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感受力,对一个孩子的人格发展尤为重要。这不仅体现在感悟生活,感悟情感上,还体现在思考模式上。感受力能够帮助孩子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就像孙瑞雪老师说,孩子在书本上看八大行星,那只是掌握天文知识。但是如果到户外或者到天文馆通过望远镜等其他方式真实感受到这个浩瀚的宇宙,他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孩子的世界会因此扩大,这是认知格局的扩大。这种精神领域的收获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从而也丰盈了孩子的人格。

写在最后: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孩子,你跟他一聊就会觉得他很有想法,闪闪发光。是什么让他闪闪发光?追根溯源,就得从感受力说起。感知力推动理解,理解推动思考,思考推动表达。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过程。

我是魔斯妈妈,俩宝妈。财务金融领域混迹多年,后因孩子投身教育领域。感谢孩子,让我拥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原创不易,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为回馈粉丝,魔斯妈妈免费向大家开放海量英文启蒙歌曲、游戏(学龄前)、绘本、国家地理儿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关注我,私信发送“国家地理”或“歌曲”或“绘本”。
PK台

你支持孩子在小学时参加语文辅导班吗?

2020-09-15  PK已结束  7人
  1. 1. 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重要。
    29%
  2. 2. 可以用这个时间来发展孩子更多的能力。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