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袤的松嫩平原

说到吉林的古城,我们一般都会想到吉林各地的城市与都城遗址,这些遗址像星点般散落在广袤的松嫩平原上。记得去年我在延边考察渤海国的古迹时,在导航的指引下错误地走进一个煤场,查找资料才发现,这里原来是珲春国营良种场的管辖范围内。在举目四望之后,我才在一大片农田里找到了渤海国东京龙源府的遗址,考古学者称之为“八连城”。

渤海国八连城遗址(笔者实拍)

一、渤海国的八连城遗址

因为珲春靠近日本海,所以气候相对来说较为湿润,当时正值春季,经历寒冬的东北,终于迎来了短暂的春天。稻田里的农作物已经展盎然葱绿,在农田旁矗立着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上面赫然写着“八连城”三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带着八连城字样的国宝碑(笔者实拍)

八连城是渤海国的五京之一。渤海国曾经矗立在东北229年之久,是东北地区一个较为强盛的帝国,《新唐书·渤海传》中称渤海国为“海东盛国”。渤海的祖先是原来东北的肃慎人,建立渤海的粟末靺鞨就是肃慎人的后裔之一。

7世纪时,粟末靺鞨的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建立渤海国,当时称之为“震国”,后来唐玄宗加封其为渤海郡王,从此振国改为渤海国。

粟末靺鞨大祚荣

渤海在建国后仿照唐制,同时设立了五京。渤海为什么要设置五京,至今依然是众说纷纭,但对这5个都城的名字,史书中却记载得非常详尽: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源府、南京南海府与西京鸭渌府。而珲春的八连城就是渤海五京中东京龙源府的治所。

《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在东京龙源府曾经设立日本道,即通向日本的远洋航行的路线。从地理位置上看,龙源府也的确位于靠近日本海的方向,而八连城也是整个延边州发现的最大考古城址遗址之一。八连城“有四门,分别设置于各墙的中部。中轴线上建有上殿,筑于高台之上。高台周边东西长45米,南北宽30米,高2米”。

八连城的格局,跟唐长安城非常类似。再看离八连城不远的渤海中京显德府遗址与和宁安上京龙泉府的遗址,都与唐长安城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么看来,渤海曾经兴起了一股学习唐风的热潮。

长安城格局

二、契丹的春捺钵遗址

紧随渤海之后的辽,其实是在渤海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东北城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距离八连城500公里的吉林白城市,矗立着一座辽代的城池遗址。根据考古学家的断定,那里就是辽代四时捺钵中的春捺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壁画里的契丹

捺钵,契丹语是营帐、行宫的意思。因为契丹是典型的游猎民族,在建国后为了保持游猎的民族传统,契丹人按照四季分别设置了四个捺钵,而捺钵也被称为辽国可以移动的行宫。

在唐灭亡后不久,渤海国也因腐败而被契丹所灭。公元916年,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从上京临潢府出发,一路向西,最终灭亡了不可一世的渤海国,从此成为了东北亚地区新的霸主。

影视剧中的耶律阿保机

在传统的史书中对辽的介绍较为稀少,而且脱脱所著的《辽史》也被认为是二十四史中质量最差的一部,所以大家对辽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但是从当时的社会与军事状况来看,辽国的实力可以堪称东北亚地区绝对的霸主,其疆域最盛时东到日本海,西至今天蒙古国西部,南到今天河北与山西中北部。

强大的契丹在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社会体制,与渤海国的汉化方式不同,契丹除了吸收唐宋文化的精髓外,还保持了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如上文所提到的四时捺钵政策。

其实,白城的春捺钵是契丹建国很久之后的产物,由于游猎的习惯,契丹人的捺钵是非常不固定的,只是到了后来,捺钵的地点开始趋于定制,才将四个季节的捺钵固定下来。

辽代的春捺钵,在白城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内,洮儿河北岸四家子古城,就是公元1022年辽代所设置的长春州,即辽代春捺钵中心。

位于白城的春捺钵遗址(笔者实拍)

在春捺钵境内,还依稀可见宫殿、街道、商铺等遗址的地基,这座春捺钵几乎陪伴辽国走过100多年的岁月,直到公元1112年,在羞辱了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3年后,女真起兵返辽,最终辽被女真所建立的金国所灭。

《天龙八部》中的完颜阿骨打

从历史上看,吉林是契丹与靺鞨两个民族早期主要的活动地之一。迄今为止,在吉林境内发现的渤海至辽时期的遗址已经超过150座,其中辽的遗址居多,渤海次之,从古城数量上看远远超过其他时期。

文史君说

从渤海到辽国,吉林的古城遗址在这个时期进入第一个历史发展的巅峰,这些城池都是散落在吉林,甚至是整个东北大地上的明珠。而每个城池也展现出了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时代特征。如渤海国的都城多仿照唐长安的样式,充分吸收了汉文化的元素,而辽国的城池则鲜明地展现出契丹的游猎传统。随着近些年吉林考古的全面展开,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与考古遗址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吉林分册》,文物出版社,1992年。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吉林专刊下),2016年第4期。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东北专刊),2008年第10期。

(作者:浩然文史·禹贡行者)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