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关于甘肃省敦煌市疑现“专坑游客公厕”的视频引发关注。据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公厕附近沙子易陷,途经车主陷入沙堆后,“工作人员”再索要巨额拖车费,而其他游客热心帮助却遭店家粗暴阻拦。从网友拍摄的视频来看,“工作人员”不仅形迹可疑还颇为嚣张,阻挡拍摄并暴力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

该事件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甚至戏称,“难道敦煌也要凉凉了?”9月14日晚,甘肃省敦煌市外宣办官方微博就此事做出回应:敦煌市组成联合调查组依法对涉事经营者进行了相应调查。目前涉事经营者已被责令停业整治;敦煌市公安局已调集相关证据,依法传唤涉事人员,其他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将及时对外发布。敦煌市目前正在开展全市旅游行业行政执法专项整治工作,以提升全市的旅游市场管理水平。

作为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敦煌市境内各类文物景点265处,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2019年,敦煌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337.33万人次。如此闻名的旅游胜地,若与“宰客”“坑人”等形象关联起来,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事实上,敦煌“专坑游客厕所”只是冰山一角。近些年,国内旅游业曝光的景区宰客事件数不胜数。青岛的“天价”大虾、海南天价海鲜、雪乡宰客事件……这些恶性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波及整个景区乃至整个地区的形象,不仅让当地的旅游业遭受重创,也国内整个旅游业陷入信任危机。

宰客乱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除了商家自身的原因以外,相关监管、执法部门难辞其咎。宰客的不良商家,能把摊位合理合法地摆进景区,必然要得到景区的管理者、工商、税务、卫生、消协、物价等部门的许可,并接受监管。

因此,要杜绝景区宰客行为发生,相关部门必须积极执法,加强监管。同时,提高违法成本,比如提高处罚金额,加大处罚力度。此外,还应将不诚信经营者列入旅游业“黑名单”。只有这样,才能对其他的经营者产生警示作用,让其不敢有宰客冲动。

相对于行政处罚措施,“黑名单”或许看起来并无太大的杀伤力,但是它对经营者造成的影响可能是永久的。没有哪家身陷负面新闻的企业,还能赢得顾客的青睐,旅游景区同样也是如此。两年多年前引发舆论风波的雪乡宰客事件,让当地的旅游业遭受重创,直到现在,雪乡仍刻在多数人内心的“黑名单”里。

此外,之前反复发生的景区宰客案例还告诉我们,如果不能通过理性的规则和严格的执法,将其纳入常态化的法治轨道,不管多么严厉的运动式和选择性执法,都无法解决景区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多数旅游景区曝出的诸如宰客和非法经营的乱象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过一段时间再“死灰复燃”。造成这样的局面,有追责不力的因素,也有与相关部门缺少联动的客观原因。

要从根本上杜绝宰客行为,从政府层面来说,一是在旅游景区立项时进行严格审批,从源头上提高硬件品质;二是多部门联动,对严重宰客行为实施重罚;三是应该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提高进入门槛。只有让旅游景区走进常态化的法制轨道,才能保证其健康的运行。

对旅游景区来说,宰客本身就是一种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虽然短期可以获取暴利,却给自己的信用留下无法抹去的创伤。失去了游客的信任,也就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信息化时代,丑闻会在一夜之间传遍天下,最终只会导致游客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