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苏霍姆林斯基

他,是天才钢琴家;

他,是国际艺术家;

他,是中国对外的一张音乐名片。

朗朗,明亮、洒脱、自信是他名字给人的第一印象。

无数的演出,无穷的赞誉,无限的远方,无尽的坦途。

“四无”音乐人朗朗终于用他的厚积薄发成就了如今活跃于国际的一颗耀眼明星。

很多人崇拜他,更不乏嫉妒者。但他们的崇拜与嫉妒却同出一脉——

他,何以优秀至此,成功至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看到的总是成功者的光辉灿烂,而他们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若不是数十年饮冰卧寒,何来桃李春风一杯酒?若不是茫茫岁月孜孜的追寻,何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若不是经历了冷眼与轻看,何换一日看尽长安花?

个中辛酸可见一斑。

在朗朗的自传里,他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虎父贤母的人设必不可少。

都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人,而同样的,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也有一对深谋远虑,舍得牺牲,懂得教育的父母。

1981年,郎朗还尚未出世时,父亲郎国任就买好了钢琴。郎国任觉得,既然要学,就要学得高,学得远。笛箫、二胡是民族乐器,不易走向世界。

钢琴是乐器之王,他一定要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展示才华,因此在国际音乐界占得一席之地是他们一家一直以来的追求。为此,他们还对朗朗实行了胎教,让他在娘胎里就认识了贝多芬、肖邦等一系列钢琴大家,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意识基础。

在培养朗朗的历程中,父亲朗国任不单单是规划者,更是引领者与实践者。

朗朗从小对音乐就很敏感,郎国任为了培养儿子的兴趣,就开始自学钢琴,小郎朗当然不负众望,他一听见父亲弹琴,就手舞足蹈,十分兴奋。

小郎朗喜欢看卡通片,尤其喜欢《猫和老鼠》。朗朗两岁半的一天郎国任听见他居然把《猫和老鼠》里面的音乐弹了下来,然而谁也没有教他,更没有谱子。这时他坚信儿子是钢琴天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朗朗三岁手指尚按不住琴键时就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为了让郎朗坐得住,郎国任开始训练他“坐琴”。父亲抱着郎朗坐在大腿上弹琴,刚开始只坐5分钟,慢慢到10分钟,15分钟,一直增加到40分钟。

小孩子刚开始肯定坐不住,郎国任那时候也比较暴躁,想吓唬他,就把郎朗往床上一扔,郎朗吓坏了,大喊:“爸爸,我练琴,我练琴,我好好练!”眼里含着泪坐在琴凳上,边抽搭边弹,一个音也不带错。

教育朗朗时,父亲也采取了一些激励的方式。郎国任在钢琴上放一颗巧克力,告诉他只要弹得好,就可以获得奖励。郎国任培养孩子的体会是:做家长的,必须有“四心”,就是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缺一不可。

当时第一位钢琴老师对他极为赞赏,对他表现出的惊人天赋表示震惊,并劝告朗国任和妻子送孩子去北京从而得到更好的资源,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尽展才华。

优秀的父母在培养子女方面从来都不计一切代价。这并非是孤注一掷,而是他们能分辨孰轻孰重。有舍才有得,既然选择了攀上成功的高峰,便不惧风雨,不必犹豫。认定了一条路,跪着也要走完!

得到老师的忠告后,郎国任辞去公职,陪儿子远赴北京。而母亲留在沈阳,挣钱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郎国任从来不对儿子说“你是天才”这类话,而是要求他永远争第一。郎朗每天雷打不动练琴,大年三十上午还在练琴,下午去看爷爷奶奶。

后来朗朗因为卓越的表现而出国深造。到了美国,郎国任为了省钱,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常常花一两美元买一大堆便宜的菜。学校每个月提供600美元生活费,在郎国任的精打细算下,一年下来结余2000美元。

在朗朗求学的路上,阻挡在他与其父母面前的无数大江大河、高山峻岭都被一个个地跨过、征服。

正如赫本所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能’,只有‘不,可能’”

当一个人,一个家庭愿意用全部心血浇灌一株梦想的花儿,并且愿意永远为之奋斗,为之拼尽全力时,那这就已经不单单是梦想,而是不久的未来,真实的远方。

“虎父式教育”一直存在争议。拥趸者众,反对者也众。

但虽同为”虎父“,也各有不同。朗国任的”虎“,是高瞻远瞩,是以身作则,是赏罚分明,是甘于奉献。

而反观如今社会上一些不顾孩子客观情况而任意加以”培养“与”矫正“的人,实在是让人痛心、寒心。

正是因为不懂教育,让忝称”教授“的杨永信用反人性的”电击疗法“给无数正常青春期的孩子留下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正是因为妄加干预,让”狼爸“萧百佑以“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教育口号俘获了不少只汲汲于孩子学业父母的芳心,从此,不合理的体罚成为中国家长爱的表达,“都是为你好”成为中国孩子噩梦的源头。

这究竟是爱还是伤害?是培养子女还是暗戳戳地满足自己的暴力倾向?恐怕那些大谈“育儿经”的父母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从良好的家庭教育开始的。倘若想要为孩子铺平道路,就多学一学朗朗的父母,不是心血来潮,不要阴晴不定,不可半途而废,不做事后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