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工作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越老越不香。

首先是教师自己,过了45岁就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工作中没有了激情也没有了动力,遇到各种活动总是往后躲,甚至感觉教课也成了负担,不惜动用各种关系脱离教学一线。

其次是学校管理者,他们也觉得这个年龄的老师最难指挥,什么事情都看得明白,却是牢骚最多,他们宁愿启用毫无经验新人也不愿安排老教师,久而久之,这些人成了冷落的一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个年龄段的老师真的是无用的一族吗?

从人生来讲,45岁左右正当壮年,无论从身体状况还是工作经验都是人生巅峰时期。历了近20年的成长,正是教师职业最成熟的阶段。本来,站在自己已经达到的高度开展工作,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的弯路,借助成熟的经验可以用很低的投入换取更大的收获。其实,在很多私立学校,他们更青睐这样成熟教师,在他们眼里这个年龄的教师才是骨干和中坚力量,更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同样的教师在不同的体制内价值不同,充分说明了问题根源在于体制。在公立学校喜欢一刀切和排队,他们往往打着公平的幌子对老师进行统一量化打分,然后进行排队,以此决定优劣。比如备课,不管新老教师都统一格式和进度,这种做法恰恰是对老教师经验的一种不认可。即使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得从头开始,在备课上与新教师一块来一遍。抛开经验拼精力,在弯道上和年轻教师赛跑,老教师也就没有优势可言了。

教师觉得老了,或者过时了,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障碍。个人的价值得不到重用,时间长了也就忽视了自身的优点,同时放大了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不否认近些年来,教育体制的问题导致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打了折扣,特别是一些人事问题让一些老师变得更加清高的同时,也消磨了部分人的斗志,从而对工作没了激情,甚至有着退出一线的想法。所以,老师觉得不行了,更多的是体制下的一种自我放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单位如何对待老教师,但国家并没有放弃这部分人,当下职称评审的政策一再向一线教师倾斜,并且增加基层高级教师的指标,教龄会逐渐成为评审中的硬杠。所以中老年教师要认清形势,分析好政策,明确自己的缺项,有意识去弥补,晋升的机会真的是很大的。否则,自我放逐,只能让机会远离,未衰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