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不学一下量子力学都不好意思去看电影。

《信条》作为最近相当火的一部电影,挡住了许许多多影评人的嘴,也挡住了许许多多观众的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本上就是,想评价都不知道怎么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来看看电影中出现的一些名词:

一种化学元素,具有放射性,它是核燃料必不可少的原料,原子弹中就有作为其内核部分,而这个元素在影片中贯穿始终。

军情六处
虽然我们经常在电影中听到,但其实可能并不真的了解它。这是英国陆军情报六局的简称,英文缩写MI6,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美国中央情报局、以色列摩萨德并称“世界四大情报机构”,它被西方情报界誉为世界情报机关的“开山祖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寡头

这是个经济学名词,指的是掌握着强大金融资本、实际上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的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这个词常常出现在形容俄罗斯的资本家身上,影片中也一样。

它是个物理学概念,也用于热力学、传播学,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事物的状态和程度,任何事物的熵都随着时间流逝,有科学家认为熵是可逆的。

另外,片中还出现了“量子力学”“逆向子弹”“时间钳形运动”……

由此可知,诺兰已经将这部电影的门槛设得很高了,实际上你刷N遍也不一定能看懂。

看不懂不丢人,本片的主演约翰·大卫·华盛顿第一次读到剧本时,把自己锁在诺兰的办公室里读了整整五个小时剧本,因为实在是看不懂。

那我们就用片中一句话来作为宗旨探讨吧——不要去理解,而是去感受它。

其实故事还是很简单的,一个受过特殊训练的杰出特工被派去完成一个拯救世界的任务,而派他去的人就是未来的他自己。

这部影片算是导演诺兰自己的一个梦想成真的过程,因为这部电影的画面和情节已经在他脑海中构想了有二十年,为了筹划这部电影他也花了整整六年。

而且,你在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一些在其他电影中从未看到过的景象。

比如

用一架真的波音747去撞一座大楼,而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为了掩人耳目让两个男主角去偷一幅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影片最后令人眼花缭乱的时间钳形运动,两队人分成红队和蓝队,分别代表正向的自己和逆向的自己,在同一个时空中作战,最后一起撤退,别的电影里都有时空穿越,也有时间逆行,但没有把正向逆向放在一起作战的。

影片整个来看是对称的,所有开头出现的谜团,到最后都有了明确的解释。

比如两个男主角冲进大楼却遇到两个突然冒出来的黑衣人,他们打斗,其中男主角尼尔撕下了其中一个黑衣人的头套,他愣了一下放走了那人,到了后面我们从黑衣人的视角来看,发现他放走的人正是未来的自己。

比如女主角凯特她提到自己回到丈夫的游艇上,看到有一个女人一跃而下,跳进了海里,她还以为那是小三,影片最后交代,原来那个跳海的女人也是未来的自己。

未来的他们不断回到过去,改写未来的命运,但同时又不破坏应该发生的一切,这就是这个故事一直遵守的原则。

但影片也有一些小BUG,比如动作设计僵硬,男主人公在和别人打斗时,总有一种别人已经做好了被打的准备的感觉。总感觉太过刻意了。

另外,当我看到那一座飞机去装大楼的时候,不禁想问偷一幅画真的需要如此大费周章吗?总有点为了宏大而宏大的意思,或许导演也是为了从视觉效果方面考虑,结果反而令人觉得没有必要。

大楼、大飞机、飙车都可以成为令人刺激兴奋的点,但精彩的情节和人物的表演也一样可以,当一部电影想要表现得重点太多,那就没有重点,想要展现的巧思太多,就成了故弄玄虚。

观众所需要理解的成本也会增加,这成本或许更多的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