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良利:1966年生于山东冠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徐悲鸿画院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现代原创美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容珍堂画院副院长,聊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艺财富签约画家。先后深造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画高级研修班、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及唐秀玲艺术工作室。

晓春亭 180cmX190cm 201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台仙居图 83cmX245cm 2017年

归园田居图 96cm×180cm 2020年

红色记忆 180cm×190cm 201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山幽居图136cmX68cm 2017年

万古清音图 83cmX245cm 2017年

万古清音图2 83cmX245cm 2017年

万古清音图之二 96cm×180cm 20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陵清幽图180cmX96cm 2019年

山水画,不只是艺术家观物达情、忆写江河林木的手段,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寻找心灵归宿、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抒怀途径。孙良利就是一位执着于山水艺术探索,孜孜以求、从不言倦的画家。
孙良利1966年生于山东冠县。自幼喜爱诗词、书法和绘画。初习写意花鸟画、人物画,后转攻山水画。自2000年先后深造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画高级研修班、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及唐秀玲艺术工作室。经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山水画技法的探索,他领悟到学习山水画必须走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的路。因此他重新从宋画入手,体悟其构图、笔墨、意境之精妙。此外,他还重点临摹了范宽《溪山行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龚贤《溪山无尽图》、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经典范本,阅读了李成、郭熙、李唐、倪瓒、黄公望、髡残和八大等画家的代表作。这些都为他之后的山水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孙良利坚信,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20多年来他以饱满的热情走遍祖国各地,走进大自然进行写生。通过对太行山、张家界、泰山、黄山、桂林、壶口、天山等处的实地考察,孙良利搜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然后综合景物在脑海里的印象,创作出了一大批山水作品。
以线为骨、以书法线条造型是孙良利山水画的一大特点。自中学时期,他就开始练习书法,40多年从未间断,尤善小行楷和隶书。
孙良利在创作山水画的过程中线与墨并用,以浓淡相间的墨法表现山石植被的光影,又用长短粗细不一的线条勾勒山石脉络的纹理。画中线与墨交相呼应,气韵生动、变化万千。
树是孙良利山水画中一个标志性的绘画符号。他笔下的树,主要是受宋画影响,尤其是范宽《溪山行旅图》的影响,再加上他长期写生和主观意识的加工而呈现出来的,线条质朴、笔墨雄健,枝叶穿插自然。墨线勾夹叶,填以赭色,色彩清新;墨笔铺毫点叶,墨彩浓淡变化多样,层次丰富。
“个性化的笔墨语言,不可能来自于对古人的照搬,更不可能来自对现代人的东拼西凑,只能来自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发现别人未发现的美,转化成笔墨符号,在自己的创作中反复提炼应用,才能成为个性化的笔墨,才能创造出独特的美。”这是山水画家孙良利近几年来,对山水画创作的感悟。
从其近期山水画作品《秋山逸兴图》《高台仙居图》《溪山清幽图》中不难看出,他始终以道家思想为根基、以传统笔墨为基础、以当代人的审美观为引领,在时代变革中坚守着意象观照与写意表现的中国画基本创作特征,注重意境的表达,将写实与写意、抽象与具象相结合,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独特的笔墨语言把不同时间、空间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画面中。由此不难看出,他的山水画不是机械地在描绘和再现自然,而是在和自然对话,是画家内心情愫的表达。
纵观孙良利的山水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在不断追求色与墨、点与线、勾勒与皴染的变化和统一,寄逸兴于物外,融妙思于毫端,力求达到意境幽远、气韵生动的境界。
艺无止境,愿孙良利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更进一步。(附图为孙良利作品)
(作者:张淑敏,杭艺斋主,自由撰稿人,擅长美术评论。)
2020年9月2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