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庚子年,许多人心中一闪而过的都是“庚子国难”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在列强的侵略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翻开历史的另一面,这一年还有两把著名的大火,一场大火烧毁了翰林院,那里摆放着中华文明的瑰宝——浩如烟海的藏书,其中包括《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另外一场大火烧毁了大栅栏,是当时京师商业的精华。

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两场灾难大火不是出自列强侵略者之手,而竟然是我们自己人点燃的两场大火。

这两场大火究竟因何而起,又带给我们的国家和民众怎样的痛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6日,上午9时左右,前门外的商业区大栅栏内突然火光漫天,一只凶猛无比的火兽,踏平了一间又一间的房屋。那一瞬间,所有人都蒙了。眼前,只有那发了疯的大火在肆无忌惮地乱窜,这一刻的大栅栏只剩下狼狈,所有富丽堂皇、明亮宽敞的商铺都只能默默忍受着肆意的蹂躏。

这场大火整整烧了一天一夜,冲天的烈焰点燃了半边天空。西边从观音寺街就开始烧,东边到了前门大街才停下,南边一直到小齐家胡同,北至西河沿西月墙。此次大火损失之大,波及之广都是极其罕见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场残忍的大火的始作俑者竟然是之前被视作反抗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们——义和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前门楼大火

其实在大火灾难的前一天,清政府就已经下达了一份措辞严厉的上谕,希望能够平息已经陷入疯狂状态的义和团运动。但是,当时进入京师的义和团民已经失去了理智,他们对外国洋货、教堂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那一刻真的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从6月13日进入北京开始,他们就一路烧抢外国洋货。义和团运动之初,清政府其实是表示支持的,他们希望这些民众能够打压一下外国侵略者们的嚣张气焰。但是,没成想,这一次义和团竟然把火烧在了自己家里。

其实被烧的理由也很简单,只因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洋玩意,比如说:洋蜡、洋布、洋手巾……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店铺听从义和团的命令把名字改了,又比如说“洋药店”改成了大药房,“洋货铺”改成“杂货铺”,但是即便如此,义和团仍然觉得不满意,因为店铺里的洋货都还在货架上,这就是他们的罪。

所以在6月16日,大栅栏坛的大师兄就带着手持利器的团民来了,他们团团围住老德记大药房。大师兄像模像样的画了一个“十”字,然后念起咒语。接着小弟们拿出率先准备好的引火物,一把点燃了前堂,大火就这么开始了。

屋子本身都是砖木结构,极易燃烧,即便是有人救火也难以控制火势,然而义和团却还大力阻止民众救火。他们告诉民众,此火乃是神火,只烧洋店,断不会殃及民屋。结果没多久,火就烧到了整条街,从洋店烧到了国货,最后也烧到了住宅区。这时候,有些团民见到火已经无法控制,因为害怕被抓捕问责,就趁着慌乱之际赶紧逃跑。

《庚子记事》对此事有所记载:“先是义和团在老德记大药房将火点起,令四邻焚香叩首,不可惊乱。及至延及旁边,团民不许扑救,仍令各家焚香,可保无虞。既至火势大发,不可挽救,而放火之团民,已趁乱逃遁矣。是以各铺户搬移不及,束手待焚,仅将账目抢护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大栅栏区已经是京师最为繁华之地,平日里是市口林立,精华所萃,熙熙攘攘,来往车辆人马络绎不绝。可是经此一把大火,所有的繁华盛景都被烧得干干净净。当时人有评价“列肆精华,尽为祝融收去,无虑数千百万,即此,已为未有之奇灾矣”

不但大栅栏地区的经济受到巨大损失,其他地方商铺听闻这样的消息都不敢开门迎客,一时间“九城同日闭市,交易不通”,“商贾尽行闭歇失业”。而且这一把大火也烧得京城人人自危,大家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也在悄悄发生改变。从最开始的反外义士到现在的京城纵火犯,许多人都有点难以接受。

总而言之,这一把火对当时的国民经济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所造成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大栅栏一把大火之后,虽然给当时的政府和民众带来了不少困扰,但是因为当时为了统一对外,共赴国难,清军和义和团仍然是走向了短暂的联合。

清军和义和团一众人马围攻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在将意大利大使馆摧毁之后,他们将矛头转向了英国大使馆。结果,英国使馆久攻不下,清军在此情景下就想到了用火攻。

6月22日傍晚,清军开始焚烧邻接英国公使馆东南角的民居,第二天清军(主要是甘军)竟然采取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策略,他们竟不惜以烧毁翰林院为代价,也要将英国公使馆彻底铲除。

据《庚子使馆被围记》6月24日的记载:“昨日有一放火者,伏行如猫,用其灵巧之手术,将火种抛入翰林院,只一点钟,众公使居住之英使馆顿陷于危险之域。众公使大惊。

大量的煤油被泼倒在一颗颗参天古树上,一声令下,火苗瞬间变成了火柱,紧接着燃成了一片火海。正逢当时有一阵北风,风助火势,火焰一点点朝着英国公使馆逼近。此时英国公使馆方面虽然无比震惊,但并没有乱成一团。数百名各国警卫人员统一接受了窦纳乐的指挥,他们一面尽力阻绝大火继续向公使馆蔓延,一方面又趁乱去翰林院抢夺藏书。

这场顽强的战斗直到傍晚才结束,火焰被扑灭以后,翰林院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四分之三以上房屋的庙宇、考场、藏书室等都已被焚烧殆尽。

这是一场令人心痛的大火,我们真的需要询问自己,为了一场战争胜利,甘愿焚烧我们文化瑰宝,甘愿让我们的文化艺术精华毁于一旦,这真的值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翰林院里面藏有不知多少代人呕心沥血的成果,也不知藏着多少中华文明的雄奇瑰宝。典藏在翰林院里的各类书籍底本都是清政府花了巨大财力、物力、人力才从全国各地搜集而来的,而且里面还有几部雄视古今的鸿篇巨著底本,比如说《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这两本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百科全书,汇集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毕生才学。但是一场大火之后,这些心血所剩无几。

藏书已是如此狼藉,更不用说翰林院内的亭台楼阁,豪华建筑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了历史中的一缕烟灰,几场大雨,几阵大风之后再也难见踪影。整个翰林院内的珍贵文物除了被窦纳乐所掳走的一些之外,基本都付之一炬。

从历史的长视角看,翰林院的这把火其实比大栅栏里的火更加让人心痛,更值得引起我们自己的反思。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爱国自救运动,这当然是值得赞颂的,不公正的司法、民生的困苦……供义和团“滋生”的土壤,使得义和团有着无比的合理性、正确性。

“庚子事变”清政府向八国开仗,也是被压迫后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选择,这也是正确的;围攻最具殖民象征意义的东交民巷的公使馆,这也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一个真实写照。但是在这些过程中,我们需要询问自己否找到了文明与胜利之间的平衡点?

再一次扪心自问,我们是否需要不择手段的胜利,我们是否需要伤害同胞的胜利?这或许是一个民族的最大悲伤,只有伤害自己之后,才能伤害到将我们踩在脚下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