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年,朱棣十三岁,那时的他还住在京城,一日,老爹朱元璋给各藩王发了一本教材,名曰《昭鉴录》,朱棣翻了翻,论藩王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头疼,真羡慕标哥,他就不用学这劳什子东西,还是喜欢老爹安排的军事训练课,那才有劲。一个月后,又发了一本《祖训录》,算了,还是背几句吧,要不然可没好果子吃。

那一年,朱棣三十九岁,这时的他刚控制北平,与朝廷正式决裂,形势危急,此时的他正在冥思苦想造反的由头,突然一拍大腿,有了,“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这一句正是出自明朝皇家小学教材《祖训录》,看来多读书真的很重要,随即,上书朝廷,高呼“清君侧,靖国难”,于是历时四年,曲折离奇的靖难之役拉开序幕。

本文将通过回顾靖难之役的转折点——灵璧之战,来管窥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心路历程,探究朱棣为什么能逆势翻盘,夺得天下。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征战三载,回头无岸,成败在此一举

公元1401年,距离朱棣出兵靖难已经过去了三年,回首往事,朱棣很是感慨,犹记得自己曾在白沟河上扬过威,也在济南城下吃过瘪,但总的来说出兵以来是胜多负少,战绩颇佳,可是虽然声势浩大,但限于硬实力,攻下的城池虽多,却无力占据,博命三年,回首只有北平,保定,永平城池三座,还有希望吗,朱棣真想放弃。

所克城邑,兵去旋复为朝廷守,仅据有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明史》

但是造反不是请客吃饭,他没有退路,正当朱棣感叹之时,朝廷内臣密报,京城空虚。朱棣陷入了沉思,是时候做个了结了,最终在道衍的鼓励下,决定孤注一掷,实行凶险万分的“斩首行动”。公元1402年正月,朱棣率军自馆陶渡黄河,一路披荆斩棘,后兵围徐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靖难之役路线路

灵璧之战——上半场,遭遇小舅子,被揍得怀疑人生

孤军深入,无路可退的朱棣是可怕的,他在徐州浅尝辄止,不做过多纠缠,接着便直扑宿州而来,这一路真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然而就在朱棣自我感觉良好之时,考验来了,先是在小河被何福,平安的联军击败,大将陈文被斩。

这还没完,接着在齐眉山(安徽灵璧西南),朱棣遇到了自己的小舅子,开国名将徐达之子徐辉祖,开国名将与开国名将之间可能差距不大,但名将之子之间的差距就不好估量了,徐辉祖可不是李景隆,朱棣被徐辉祖和平安打得怀疑人生,还折了骁将李斌,这下军心大动。

久之,命帅师援山东,败燕兵于齐眉山。燕人大惧。——《明史》

此时的朱棣真正迎来了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将士们提议先北还休整一下,避避风头。朱棣气得破口大骂,给将士们疯狂洗脑,激励他们一定要一鼓作气,继续前进去阻断南军粮道。

燕军铁骑

灵璧之战——下半场,离奇的三炮,自此走上人生巅峰

就在这时,朱棣转运了,可能是朱棣这次被揍得太惨了,建文帝坚信朱棣肯定要跑路了,直接一道金牌将手握重兵的徐辉祖调回了南京,这里必须质疑一下建文帝是真傻还是不放心徐辉祖,这操作也是没谁了。而此时南军在前线只剩下了平安与何福。但是就算这样,胜负还是难料。

平安是什么人,朱棣最清楚,对此朱棣有过意味深长的点评,“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但是破了三年,平安还是很平安,两人数次对决,有来有回,旗鼓相当。

南军这边,何福考虑到在河边不好防守,退至灵璧深沟高垒。由于粮道被燕军阻碍,平安亲自率兵六万护卫粮草,但却被朱棣率精锐袭击,将其一分为二,何福只得率军救援,而此时朱高煦也率伏兵出现,何福败走,南军无奈退至灵璧城中。

因为粮道被断,南军众将商议,决定突围至淮河补充粮草,约定次日以三声炮响为信,炮响撤退。与此同时,朱棣也在军营开会,准备乘胜偷袭,并约定次日以三声炮响为信,炮响冲锋。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专属信号的重要性。

朱棣逆势翻盘

次日,燕军率先发出三炮信号,朱棣引兵冲杀,而南军一听,以为是自家的信号,打开城门撒丫子狂奔。就是这么尴尬,南军直接团灭。平安等三十七名将领就这样离奇的被朱棣一锅端了,只有何福一人走脱。

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明史》

此战之后,朱棣再也无人能挡,数月间,克盱眙,定扬州,饮马长江,建文帝多次派人求和无果,朱棣兵锋直指南京,随着李景隆和朱橞将金川门打开,大明江山自此易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睥睨天下

朱棣能以一隅夺天下,要感谢老天眷顾,属下给力,对手帮忙

朱棣,史上唯一一个名字自带英语特效的皇帝,也是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他为何能以一隅之地与天下抗争,最终取得胜利,很值得探究。

朱棣能取天下,自身素质不必多说,手下文臣武将也都是人中龙凤,然而更关键的是有天道和贵人相助。

朱棣刚出兵时与当时还叫道衍的姚广孝有一番对话,很有意思,朱棣认为民心在建文帝,自己感觉压力山大,但道衍霸气侧漏,抛出了惊世骇俗的天道论,让朱棣信心爆棚。

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明史》

靖难首功道衍

而实际上朱棣打仗也确实如有神助,每当战况不利之时,必有狂风相助,自己的部队要过河,跟老天打个招呼,分分钟就给你冻上了,冰面行军稳稳当当,敌人过河时就冰融落水,像灵璧之战离奇的三炮,也都很玄幻。这已经不能说是运气了,而是气运,是天道,完全可与大魔导师刘秀媲美。

更有意思的就是朱棣遇到了漫山遍野的贵人,自己人给力那都不在话下,就连敌方也是频送大礼,如无脑送人头的李景隆,这哥们打仗不行,逃跑功夫可是一绝,败光了朝廷多少家产已经无法统计。还有他老爹朱元璋清洗武将,也让朱棣受益匪浅,毕竟江湖上一直流传着"蓝玉不死,朱棣不出"的传说。但这些都不足以使朱棣成功,毕竟盛庸,平安,铁铉也是一时良将,朝廷的底子很厚。

朱允炆

其实朱棣最大的贵人恰恰是自己的对手,好侄儿——建文帝朱允炆,先是一道“毋使负杀叔父名”的圣旨,亲手为朱棣穿上了一件防弹衣,使得朱棣肆无忌惮的在战场游走,朱棣赞道:“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性命。打仗? so,easy!

王以十余骑逼庸营野宿,及明起视,已在围中。乃从容引马,鸣角穿营而去。诸将以天子有诏,毋使负杀叔父名,仓卒相顾愕贻,不敢发一矢。——《明史》

而上面那位坑王之王李景隆就是朱允炆听从了黄子澄的推荐,换下了耿炳文,而灵璧之战中调回徐辉祖无疑再次为朱棣送上了一记神助攻,关键他还力排众议赦免了李景隆,为南京的不战而降埋下了伏笔。

朱棣入南京

结语:

朱棣能够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堪称奇迹,而灵璧之战则是一个缩影,在朱棣穷途末路之时,朱允炆知心的将徐辉祖调回了京城,使朱棣重获生机,而那离奇的三炮使得南军最后一批中坚力量被朱棣轻松摧毁,有了老天的垂青和对手的助攻,朱棣想输都难了。

但是,朱棣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朱允炆留下的那批文人智囊团,骨头很硬,在朱棣的威压之下,宁死不屈,让人动容。最后,齐泰,祸及九族,黄子澄,株连九族,方孝孺,灭十族,朱棣的狠辣显露无疑。但话说回来,论做皇帝,朱棣确实比朱允炆更适合。

最后以朱棣的一句诗结尾:“靖难何须百万兵,驰来天下任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