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穷养教育”是什么?举个不恰当,但能很好说明穷养概念的例子,就是王思聪

从小被送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的王思聪,在小时候并没有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据他自己说,是在十几岁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家很有钱。据说,王健林此举是为了避免孩子被金钱控制,能和普通孩子一样长大。

穷养教育的起源是在美国,当时美国的有钱家庭里,富二代们游手好闲,攀比奢靡成风,富裕家庭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们不受物欲诱惑,刻意去回避财富,所作所为与王健林并无二致。

然而穷养教育到中国后就“变味了”,被很多经济水平只堪称普通的家庭学去,在物质上更加苛待孩子。

穷养的教育理念被歪曲,让本来就不是富裕家庭内出生的孩子“雪上加霜”。

回想起来,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出生的我们,家庭条件看似差不多,但不同教育方式下,孩子的思维模式却有着天差地别。被穷养的孩子会形成穷人思维,有从青春期就开始自卑的,成人乃至工作后都容易陷入穷困境遇。

现在想想,被穷养的这一代人,被穷养的并不是物质,而是心灵。

穷养的弊端

大学室友就是穷养长大的男孩,父母双职工,工薪阶层却也衣食无忧。

据他自己说,他从小到大没穿过新衣服,都是父母的亲戚朋友孩子穿不了的二手的衣物。

同龄的孩子过年时都穿着新衣服,而他只能穿着别人给他的二手“新衣服”,这让他很自卑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家里给了学费后就让他自己
赚取生活费用。于是他从大一开始就打零工,在校食堂送餐、在市区发传单、去KFC钟点工……甚至为了打工而
逃课。

说起来很讽刺,他父母希望他上大学是为了将来能有个好工作,而室友为了能有生活费而放弃专业课,成绩低不说,也失去了就业时的竞争力,毕竟用人单位也不会在乎你是否有传单与送餐的经验

眼界,或许就是穷养的弊端之一。

曾在某论坛里看到一位网友的自我吐槽,他自称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就有了个人网站,并且有一定的流量了。

这时有商家出一万元购买他的网站,他欣然接受,当时北京的房价不过2千一平,这已然是笔巨大的财富了。

时至今日,他在偶然间查询了自己当年注册的域名,发现已价值百万,他才知道,对方不在乎他的个人网站,而是域名。

如今他自我反省,结论就是缺少格局,小时候物质的稀缺让他现在看到任何收获会都往上冲,忽略了长久的利益,
落得因小失大的下场。

那么父母到底该不该穷养孩子?看过两个人的故事后,再回到最初的话题。

我认为是不该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穷养教育更适合富裕家庭,先对应好自己的经济条件。

第二,如果物质能力有限,不得不穷养,那也要
在精神方面予以补足。

比如,孩子没钱请小伙伴吃零食喝饮料,一定要告诉孩子,这是父母的经济能力不够,而不是孩子的问题,
但可以请孩子们来家里做客。

在孩子的精神教育上,家长
就是孩子面对未知未来的底气。以免青春期自卑,
终身受困于穷人思维。

鸭鸭思维,3-8岁数学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