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爆出一个重磅消息,2022年起,安徽省高考加分政策将予以调整。其中,取消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

保留四项全国性加分项目:烈士子女加20分,此前加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20分;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加1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加10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徽的这一改革举措,获得了大批网友的点赞。“非常赞同”、“建议全国各省向安徽学习”,从微博到豆瓣等平台,各种称赞声音不绝于耳。

我看到,一位安徽网友还兴奋地欢呼:我大安徽终于有一次走在前沿的感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取消高考少数民族加分,一直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早在2015年,就有消息传出,称国家计划取消针对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

当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曾公开回应,“最终的目标肯定是不加分,但取消高考加分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毛力提表示,取消高考加分政策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分政策是一个阶段和特殊时期的政策,目前之所以还继续保留,是因为我国教育还存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差距。

但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差距,正不断缩小,这为逐步取消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奠定了条件。

不少省份的高考少数民族加分虽然未取消,但由原来的20分加分,缩小到10分、5分。但在一分定终身的高考,即便是5分的差距,对于教育公平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我至今还记得,2018时,贵州的高考加分曾引起网络热议。

当年,贵州真正的“裸分”高考状元在经过民族加分后仅排第20位,前面十九个全是凭借加分后来居上的少数民族同学,本应是状元的杨云红差点无缘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高考少数民族加分还曾爆出过身份造假,比如2009年,重庆通报该市31名高考生违规变更民族身份,意图获取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资格。经调查确认后,31名考生的加分资格被取消。

高考在中国作为一种考试选拔人才机制,业已成为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唯一通道,“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已成为社会公平中最底线的公平。

所以,高考加分理当越少越好,须知,任何加分项目,如果不能做到百分百监管,百分百透明,都会让那些掌握优势资源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甚至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我不否认,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在保障教育公平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演进,一刀切的加分,种种政策缺憾也愈来愈显现。

近几年,各地在取消高考少数民族加分上,做了不少工作,但总体而言,这项改革的进程依然有待加快。

取消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最早吃螃蟹的是山东,2015年,山东宣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在2017年全面取消。

然而此后,经历了长达5年的沉寂,直到今年,安徽才再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显然,改革远比我们想象的艰难。

我深切期待,山东、安徽之后,更多地方能够跟上,拿出改革的魄力,加快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调整。

以公平的名义,让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有莘莘学子都能有改变命运、追求幸福的同等机会。

这,不仅关乎千万考生的切身权利,更关乎我们民族的长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