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11日,国家卫建委官网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各类体检中心在体检项目中纳入情绪状态评估,供体检人员选用。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流程中;每年为辖区老年人开展精神健康筛查。

据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高达7%左右,三分之二的患者为女性,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20倍,抑郁症导致的自杀行为是15岁至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记者联系了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抑郁症科主任龚子敏,她表示,近年来,抑郁症正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目前,青少年、产妇、老年人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帮助抑郁症患者远离抑郁,除了采取药物疗法,更要帮助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对抑郁症的羞耻感。近日,记者也就抑郁症对不同人群的影响进行了走访调查。

给自己太大压力,

备考期出现抑郁倾向

“孩子,少学一会不要紧,你要劳逸结合。”家有高考生,很多家长都会督促孩子多学会习,可在梁某家,她的妈妈却劝她少学会。

原来梁某即将高考了,为了能考上心仪大学,她给自己制定了很充实的复习计划。但是近日,她却经常失眠,学什么都学不进去,总觉得非常不开心。“只要睡不着觉,她就自己拿几本书复习,后来干脆一宿都不怎么睡。后来复习时,她感觉什么都记不住,便有点厌学。”梁某妈妈告诉记者,担心之下,她带孩子来到市第一专科医院。

经过诊断,龚子敏介绍,梁某因性格要强,不想落后于同学,便给自己很大的心理负担。她每天又被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困着”,没有时间宣泄不良情绪,所以便出现了抑郁倾向。

因为发现较早,龚子敏为她进行了心理辅导,建议她适当放下学习,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目前,梁某症状基本缓解。龚子敏介绍,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越来越多家长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当发现孩子出现反常变化时,应及时干预,日常也教孩子正确、积极的面对未来,学习也要张弛有度。

老人浑身难受四处看病

其实是在“求关注”

“65岁的年龄,本应该享受退休生活,可为什么我天天不是在看病,就是在看病的路上。”近日,陈某在孩子的陪伴下,来到市第一专科医院抑郁症科对龚子敏说道。

陈某的儿子介绍,这一年来,陈某总说自己浑身难受,但具体哪不舒服,还说不上来。“自从他说身体不舒服以后,门都不出了,天天在家躺床上寻思自己到底啥病。还‘磨’我们,让我们请假陪他去看病。”陈某的儿子告诉记者,他们确实也带父亲去检查了,但全身体检都做了,一点毛病都没有,大家就觉得父亲可能是年纪大了,自己吓唬自己。但陈某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孩子都不管他了,便不吃不喝的。怕他身体受不了,儿子便带他找到龚子敏就诊。

经过检查,龚子敏诊断陈某是老年抑郁。“身体的自然衰老使老年人抗压能力也随之减退,加上与外界交流减少,他们常会觉得自己与社会脱节了。最关键是,缺少子女或爱人陪伴的老年人,常会有孤独感。像这位患者,便是太孤单了,想孩子多陪陪他,心理接受到这个‘暗号’后,便出现了抑郁症躯体化表现。”龚子敏介绍,老年抑郁并不罕见,他们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在向身边的人“求救”。

目前,经过治疗,陈某的躯体化症状基本消失,他的儿子也表示以后无论多忙,都会抽时间多陪陪父亲。

二胎妈妈感觉被孩子打乱了生活

扬言要掐死孩子

如果说陈某是太孤单了,那么同样来就诊的王某便是太“吵闹”了。

王某今年44岁,是一位在工作岗位冲刺的要强女性。29岁时,她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近几年,家里长辈们又催她再要个宝宝,让大宝不那么孤单。

“我当时没多想,就觉得那就要呗,一个也是带,两个也是养,但我没想到这孩子把我生活全都打乱了。”王某告诉记者,去年,她生下了健康的二宝,但是生完孩子后,这个年龄的她真的没有足够精力照顾这么小的孩子。看孩子使得她疲惫不堪,导致工作时她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出了很多问题。工作、家庭的疲惫、焦虑让王某开始“讨厌”起二宝,她觉得如果不是生孩子,她的生活不会这样。

有一天,她突然说:“我要掐死这个孩子扔楼下去!”这一句话把家人吓坏了,从此便不敢让她和孩子单独相处。但即使分开了她和孩子,她依旧非常抑郁,不好好吃饭、睡觉,看着她日渐消瘦,家人便赶紧带她来到市第一专科医院抑郁症科就诊。

经过检查,龚子敏诊断她为产后抑郁。她介绍,女性怀孕和生产后,体内激素会发生巨大变化,加上生活环境和规律的改变,便容易出现产后抑郁,且年龄、工作压力大的产妇,更容易抑郁。有一些产后抑郁甚至会出现扩大性自杀,比如带着孩子一起离开的行为,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目前,王某仍在系统治疗中,但她已经能接受二宝,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

迫切想改变家庭环境,

上进女孩把自己逼出抑郁症暴瘦20斤

高压职业人群也是抑郁症“偏爱”的对象,近日,今年26岁的刘某也来到抑郁症科就诊。刘某介绍,大学毕业后,她便一个人到南方打拼,因为家庭条件一般,工作后的她迫切想让父母过上优质生活,所以她拼命学习、考试,想要竞争更好的职位。为了多赚钱,她会主动加班到20时左右,然后回家还要学到第二天凌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在外打拼的几年里,她每天都会给家人打电话,说说近况。可近一年,家人发现她电话次数明显减少,且闷闷不乐的,还说自己头疼四处看病。

“我们不放心她,就让她回家,陪她看病。”刘某妈妈告诉记者,回家后,家人带刘某去检查,也没查出器质性疾病。但她不吃不喝也不睡觉,一个月瘦了20斤,家人便多方打听,带她来到了市第一专科医院抑郁症科就诊。

“询问病史结合检查后,这位患者的诊断是抑郁、焦虑的躯体化表现。个性要强,长期给自己过度压力,都可能是她发病的诱因。”龚子敏告诉记者,经过治疗,刘某的躯体化表现基本消失。目前还在进行心理治疗,改变她的认知。

龚子敏介绍,抑郁症分为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轻者表现闷闷不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严重可能会出现自杀倾向。当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易因小事而情绪低落、心思敏感;长期失眠;非常自卑;易激惹、具有攻击性;乏力不适;隐藏自己的情绪;认知障碍、有自杀倾向等问题时,要警惕是否是抑郁症。

龚子敏建议市民,预防抑郁症,首先要改变认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还要保持良好睡眠,可以适当进行室外运动,来转移注意力。出现情绪问题时,不要隐藏自己,要放下“包袱”,积极和家人朋友沟通,如果无法缓解,建议到专科医院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家人也要多理解、多陪伴、多倾听,让患者觉得自己被爱着。当接受药物治疗时,要规律服药。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刘菊

编辑:马云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