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发言人12日公布,由英国牛津大学和英国阿斯利康公司联合开发的“牛津新冠疫苗”,获得英国安全监管机构的批准,重新恢复临床试验。

一周中关于此疫苗的消息反反复复,这应该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新闻了。

牛津大学:

不良反应疫苗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什么遇到志愿者严重反应、但恢复试验如此之快呢?

牛津大学周六表示,虽然一名受试者出现严重神经系统症状,但这并非是由这款与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合作研发的疫苗所引起。

9月8日,该款名为AZD1222的疫苗在第三期人体测试中,因一位英国志愿者出现可能由疫苗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暂时停止接种测试。据媒体披露,该志愿者出现了罕见的脊髓炎有关的神经系统症状。

阿斯利康公司和牛津大学12日表示,为保护受试者隐私,不会公开有关患病受试者的更多信息。

据报道,出现严重神经系统症状的这名受试者,现在被发现患有多发性硬化症,但在接受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之前却从未被诊断出来。校方强调,该名受试者出现的症状因此与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无关。

牛津大学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大规模临床试验中,部分受试者出现不适症状皆在预料之中;每一起不适症状都必须得到详尽的调查,从而能够对药物的安全性做出谨慎的评估。

不良反应系

"单一个案"

几天前,阿斯利康制药(AstraZeneca)对外界表示,一名受试者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了严重副作用,谨慎起见暂停了临床试验。该公司一名发言人说,

"在临床试验中,一旦出现潜在的、尚未能解释的疾病征状,就会启动这样的常规做法。"

自四月份第一批志愿者注射疫苗,这实际上是这种疫苗试验第二次暂停。牛津的团队表示,任何时候,当志愿者被送进医院并且未立即确定病因,研究就会被搁置。“在大型试验中,偶尔会有疾病出现,但必须进行独立审查,仔细检查,这是很正常的。”

据牛津大学介绍,全球已有1.8万人在临床试验中接种了这款疫苗,而在这样的大型试验中,一些受试者出现不适在预料之中,研究人员会仔细分析每例病例,以确保疫苗安全性,并在研究中遵守最高标准。

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发言人表示,疫苗审查委员会的安全审查员已向英国药品与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建议,恢复该疫苗试验是安全的。因此在获得批准后,该疫苗第三期试验将在全英国所有临床地点重新开始。

目前,该疫苗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疫苗之一,也被各国寄予厚望。

阿斯利康公司官网8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AZD1222疫苗已在美国启动3期临床试验,在英国、巴西和南非也已进入后期临床试验阶段,按原计划还将在日本和俄罗斯启动临床试验,预计这些试验总计会在全球招募5万名受试者。

疫苗的运输与冷藏:

另一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就算疫苗研发出来,如何运输也是一大问题。另一方面,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正与航空公司、机场、药厂等,商议疫苗运送计划。IATA形容向全世界运送新冠疫苗是“空前巨大的航空运输挑战”。

据推算,假设每人只需接种一剂疫苗,亦要多达相当于8000架波音747客机的运力,才能完成运输。

与普通货物运输不同,疫苗非常脆弱,一般需要2至8℃恒温运送,部分疫苗更需要急冻环境。严格温度条件下,多数客机不适宜用来运送疫苗。

托比·彼得斯教授(Prof Toby Peters)是伯明翰大学冷链物流方面的专家,正在帮助GAVI等组织考虑如何令发展中国家冷藏容量最大化的问题。

他说:“这不仅是一个疫苗冷藏柜的问题,它其实包括所有的其他部分:将疫苗运上飞机的货盘;运送到当地店铺的汽车,然后还有将它运往社区的电单车和人。所有这些都必须无缝运作。”

彼得斯还在与全球食物和饮品企业商量,探讨借用它们冷链储藏来帮助这个巨型项目。

为了让疫苗的分发更加便于管理,各国将必须决定本国人口当中哪些人是优先者。

谁先接种:

官员、科研人员还是医护?

“谁需要这个疫苗?哪些是最高危的群组?还有谁是最优先?因为我们颇为明确知道的一点是,任何初始的疫苗都很可能供不应求,所以需要做出选择。”

英国惠康信托基金会的疫苗项目负责人查理·威勒博士表示。

当然,目前已有已经接种的个体。一些科研人员和药企负责人已经“以身试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已接种一实验型新冠病毒疫苗。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敬桢称,他已于3月30日进行预注射,“以身试药”。

而俄罗斯总统普京称自己的女儿也已经接种疫苗,显示俄罗斯从国家层面对疫苗安全性站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中国紧急启用疫苗的人群包括医务人员、防疫人员、边检人员以及保障城市基本运行人员等特殊人群。但目前不清楚具体紧急接种的人数。

而在第三波疫情初步受控即将开始全民检测的香港,医学专家建议长者、儿童、医护人员,以及有糖尿病、高血压等长期病患者,应优先接种,全香港要有六成人口接种疫苗才可能有群体免疫。

但对于本地疫苗研究未占先机的香港,就不得不同世界许多其它国家一样,向有疫苗的国家和组织订购。

世卫组织:

别把疫苗当“杀手锏

目前,全世界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普遍都寄托于疫苗之上,不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表示,虽然对抗COVID-19的疫苗是有可能被研制出来的,但是亦有可能“永远实现不了”。

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的一个新闻简报会上表示:

“目前并不存在‘杀手锏’,而且可能永远都不会有。”

现在已经有六支疫苗进入第三阶段临床试验阶段,三期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可以在这时发现疫苗到底是否有效。而这个“最后的关口”,同时也是许多团队止步的地方。

许多卫生官员表示,我们的重点应该仍然是我们“是否”可以有疫苗,而非“何时”可以有疫苗。

WHO的哈里斯博士表示,

“人们对疫苗有一种好莱坞式的信心;他们认为科学家一定可以找到办法。一部两个小时长的电影里,结局很快就会到来,但科学家们不是布拉德·皮特,他们不会给自己打一针就说‘我们都会得救’。”

怎么可能为70亿人

烘焙“完美蛋糕”?

目前,全世界多个团队正在努力研发新冠疫苗。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称这是“我们这一代最迫切的共同目标”。

在英国,这项工作的核心是位于牛津郡前皇家空军基地的哈威尔科学园(Harwell Science Campus)。英国疫苗生产与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马修·杜查斯说:

“我们已经几乎将时间表压缩了一半。我们原本预期在2022年底可用的疫苗,现在希望是在2021年能够上线。能够迅速有效地制造这些疫苗,不仅对国家而言,对全球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深知责任重大。

但是,问题来了:

就算这项配方找到了,将一种有效疫苗颁发给全世界70+亿人口的“后勤工作”,又将如何完成?

“打个比方的话,就像是在家烘焙一个蛋糕。你可以花很多个小时准备完美的蛋糕,而现在你必须要去烤7000万个,而且每个蛋糕都必须是完美的,所以是一个颇大的挑战。”

最终,全人类将需要制造数以十亿剂计的好几种COVID-19疫苗;它们全部要在全球经过制造、分发和管理的程序。

要知道,要得到国家间的合作并不容易,因为富裕的国家已经在与医药企业制订双边协议,确保一旦找到神奇配方,他们就能够得到供应。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正敦促各国从现在开始考虑疫苗的配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津疫苗的人体试验正在南非进行。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首席执行官塞斯·伯克利(Seth Berkley)称,他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所谓的“疫苗民族主义”。他说:

“我想我们需要所有国家以一种全球性的思维来考虑这件事,不仅因为这是正确的,同时这也涉及到发达国家自身利益。”

“如果在你周边的国家里有大量的病毒在流传,你就无法回到正常的贸易、旅行或者人口流动状态。有这样一种思维真的很重要:除非所有人都安全,否则我们也不安全。”

除了试图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得到对的疫苗之外,伯克利还要考虑疫苗分发方面一些更为琐碎的问题,包括全世界是否有足够的玻璃瓶等等。已经有报道指,医用玻璃的生产可能存在瓶颈。

如果玻璃瓶是一个潜在的问题,那么冷藏柜也会是,因为大部分疫苗都需要低温保存。

相信面对疫苗这一系列问题,科学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KEEP CALM & CARRY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