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后宫佳丽三千人”,来形容帝王后宫数量之多。

众所周知,“一妻多妾”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特征,一般富有之家纳妾是常见之事,少数富豪纳妾数十个亦是常有之事,而帝王的后宫,更是不下数千人。

那么,封建帝王身后如此之多的后宫妃嫔,究竟从何而来?

《左传》曾言“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史记》也说“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公然宣称天下所有的人都是皇帝的臣民,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皆供帝王驱使,为帝王所占有。

也就是说,如果帝王看中一个女人,不需要征求对方同意,就可以要求她入宫侍寝。即使出身低微者,也难逃这一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帝背后的女人 剧照

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是阶级社会中婚姻关系的一大特征,它对婚姻双方的阶级地位相当重视。统治阶级为了维持自己“高贵”的血统,给婚姻画上了一道界线——不得混杂低下阶层的血统。

西周时,天子家族只能与各诸侯家族通婚;春秋至西汉时期,皇室联姻,虽无制度上的规定,但由《白虎通义》中所说的“王者之娶,必先选于大国之女”来看,此时仍要依据儒家经典来行事。

不过,西汉的一些皇后出身较卑微,例如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原本是公主身旁之婢女;汉宣帝皇后许平君的父亲,乃是戴罪之人;汉成帝之后赵飞燕,是歌女出身……

卫子夫剧照

东汉相当重视帝王妃子家庭的社会地位,入选后宫的女子,基本都是良家女,看来,东汉立妃时大多遵循了“娶名门之女”的原则。

东汉皇后大多出自上层社会。《后汉书》中记载的17个皇后中,就有7人出生于四大家族。事实上,在东汉,出身低贱之人,是不能成为皇后的。例如东汉桓帝想立田贵人为皇后,但因其出身低贱,遭到朝臣反对,最后桓帝改变初衷,改立出身尊贵的窦氏为皇后。

严格的门阀婚姻制度,开始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层为了永远掌控政权,把自己的婚姻,严格控制在上级阶层之内,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几个互相为联姻的世族。

当时,门当户对的婚姻相当盛行。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时期为例,曹操父子欲立庶人为后,遭到群臣反对;魏明帝之郭皇后,出身河平大族;废帝曹芳的张皇后(张缉之女)、王皇后(王夔之女)、甄皇后(甄俨之孙女),都是大有来头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昭甄皇后剧照

唐朝的皇后大多出自名门,24位皇后中,有17位出自三品以上高官名门。例如,唐太宗长孙皇后的家族,自北朝始,世代皆是高官显禄,属于“华腴”一族;唐高宗王皇后,出自太原王氏名门望族,而且是王思政的孙女。

据《新唐书》记载,京兆韦氏有二人立为皇后,二人被选为妃;弘农杨氏有二人被立为妃;北方大族窦氏被立为妃者亦二人;长孙氏一人被立为皇后。

由于封建阶级思想的影响,五代以后辽金婚姻的门第观念也相当严重。钦怀皇后死了,金章宗想立李师儿为后,即便李师儿备受宠幸,但由于其出身寒微,朝臣们一致反对,章宗只得作罢。

门阀观念,在宋代以后较淡化,出现“婚姻不问阀阅”的局面。但是,挑选皇后,仍多从开国功臣家族中挑选,妃子则从进士出身之门第挑选。可见,宋人依然相当重视政治地位的匹配。

北宋慈圣光献皇后剧照

民间美女择优入宫

直接从民间挑选貌美色佳、气质出众的女子入宫,大约开始于东汉。

东汉时期,每年八月朝廷都会派人到洛阳乡间物色童女,符合条件者即送入宫中;再从中择优,以备帝王临幸。

三国时期,孙皓在各地“科取将吏家女”之后,选秀女开始兴盛,一直到了清朝,选秀女成为封建社会中的一项制度。

所谓的“秀女”,就是美女。清朝的秀女遴选相当严格,所选的对象只限于满人,而且多是八旗大臣之后。因为当时的大清王朝,自以为血统高贵,十分以此为豪。

乾隆五年规定,旗人女子即使到了20岁,也不准私自嫁人。慈禧太后当年就是由选秀女而入宫的。她被咸丰皇帝选中,被封为贵人,最后被封为西太后。

慈禧剧照

诸侯、大臣或邻国向皇帝进献

春秋战国时代,美女被当作礼物,在各诸侯国之间相互赠送,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后来,周边小国进献美女者也历代都有。

但这些女子大都成为一般宫女,只有少数晋升为妃嫔。至于臣下进献者,则多是臣子逢迎谄媚之举,多是为了一己之利。

有些女子入宫并非自愿,她们至多成为妃嫔,成为皇后者未之有也。

战争或民间掠夺

掳掠,是一种野蛮的方式,但在隋唐之前却相当常见。

秦始皇灭六国,就大肆掳掠六国宫女以充其后宫;汉高祖刘邦时的薄姬,先“在魏豹宫”,后来“高祖纳之”;魏文帝曹丕的甄皇后,本是袁绍子袁熙之妻,曹操灭袁绍时,甄氏被曹军所虏,不久即被曹丕占有并得到宠幸,最后立为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丕剧照

战乱之世,掳掠女子进宫,是司空见惯之事。西晋武帝攻打东吴时,将东吴后宫5000名女子占为己有;五代十国时,后梁太祖朱温的张后、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刘后、后汉高祖刘知远的李后,都是战争掳掠而来的。

至明代,荒淫无道的明武宗,在酒后时常亲自搜罗民间女子,但这种情况,到了后宫体制较为完善的明清时期,已属罕见。

将罪犯之女籍没

犯有重罪或死罪之人的家属和子女也会被没入宫廷。她们被迫入宫,有的甚至可能被纳为后宫。

例如三国时孙权的潘夫人,“父为吏,坐法死”,孙权一眼就看中了她,将她“召充后宫”,生下了孙亮。孙亮后来被立为太子,潘夫人也因子贵而被晋升为皇后。

潘皇后一心想做“吕后第二”

北周宣帝皇后朱氏,也是因父犯罪而被没入宫掖,伺候太子,生子后得宠而被立为皇后。

唐宪宗时,镇海节度使李锜因谋反被诛,其妾郑氏被没入后宫,充当宫女。后来她得到皇帝恩宠,生下皇子,其子即位为唐宣宗,她则成了郑太后。

总而言之,封建时代入宫的女人,大多出自政治联姻或门阀婚姻,虽然历代经由其他渠道被选入宫者不少,因为无显赫的家庭背景,所以她们大多只能充当宫女,而能登上嫔妃或皇后位置的人,实在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