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酒百科做葡萄酒是以进口酒为主的,国产酒我们也喝过不少,但印象中总是整体性价比不高。究竟怎么回事?

为了弄清楚这个长期以来的困惑,酒百科团队在上周去了一趟宁夏。毕竟国际著名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Jancis Robinson)都曾说过,“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再者前不久领导人也前去勘察。

我们一共探访了 7 个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酒庄,留世、贺兰晴雪、原歌、志辉源石、西鸽、博纳佰馥、利思。这篇文章,我将以我们的探访顺序来叙述,如实向大家展示这一路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一站:留世酒庄

留世是我们的始发站,一下飞机就来了这家酒庄。驱车经过一条碎石小道,抵达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留世酒庄在著名景点“西夏王陵”的旁边,远眺还能看见一些陵墓土堆,背后就是贺兰山。

留世老庄主刘忠敏先生亲自来给我们开门,酒庄的葡萄藤最早就是他于上世纪 90 年代种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这些 25 年老藤,这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树干非常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庄曾请国际种植专家来看过,挖土 3 米,看到葡萄藤扎根很深。它们生长得慢,因此采收晚。(我们预约的时候有些酒庄因为采收预约不上,这也是我们能预约上留世的一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园内土壤为黏土+沙土+石块,葡萄园行距很宽,达到 4.5 米。这样不仅有利于通风、接收光照,还方便机器埋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埋土是宁夏产区特有的种植方式。由于这里冬季气温太低,为了防止葡萄藤冻死,冬天就得把葡萄藤修剪掉枝丫之后人工把葡萄藤压倒,再用土掩埋 50 厘米保温。这是一种费时费力的种植方式。

早春的霜冻也是宁夏产区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比如今年连续 4 天的严重霜冻,使得留世减产 60-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站:贺兰晴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兰晴雪是由两位前辈容健、王奉玉与年轻酿酒师张静共同创建的,李德美教授任顾问。当天接待我们的正是张静。

2011 年 9 月 7 日,宁夏贺兰晴雪酒庄的“加贝兰 2009 特别珍藏”在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夺得醇鉴世界葡萄酒大赛国际大奖,这是中国葡萄酒首次获得这项大赛的最高奖项。

“加贝兰”的获奖是中国开始进入世界优质葡萄酒生产国行列的标志。从此,世界葡萄酒界的目光开始聚焦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这个来,张静充满骄傲,正是她酿的这款酒将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带向了国际舞台,酒庄才开始越来越多的建立起来。

宁夏目前建好的酒庄有 110 多家,还有100 多家在建。

贺兰晴雪其实每年的产品线都很短,少的时候一年只酿 2 款酒,多也就 3 款。主打干红,干白和桃红都是附熟的,看年份情况决定生产与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款以酒庄直销为主,宁夏本地消耗最多。也有少量外销,比如北上广、澳门、香港、伦敦。

说起做酒庄,张静直言,它是属于有钱人的,就算做个一年只产五六万瓶的小酒庄,没个几千万的投入也下不来。贺兰晴雪一直到第 8 年才差不多达到收支平衡。贺兰晴雪有 20 个常年上班的人,算是比较多的,因为外聘人员经验总是不足,而且不稳定,所以干脆直接聘用长期工。张静戏称“一睁眼就 20 个人全部发工资”,虽是戏言,酒庄起步的艰难可见一斑。

问到领导人来了以后有什么变化,张静激动地说,“坚定了信念呀!现在都在倡导国人喝国酒,大家都在推。不管谁家的,就算不是加贝兰,还有其他的。”可见其胸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静带领我们品酒

期间说到霜冻问题,一样悲伤,贺兰晴雪也减产了 70%。

第三站:原歌酒庄

我们去原歌酒庄的时候刚好在修路,差点以为到不了了。一路颠簸,幸好还是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歌酒庄庄主是做工程出身,建酒庄共投入 8,000 多万,酒庄的设计和建造都带队自己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内设计巧妙有趣,风景优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葡萄园修剪整齐。和大部分宁夏酒庄一样,葡萄园外围都种植了防风林,蜜蜂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的土壤以白色砾石土为主,很硬,葡萄藤扎根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底层土壤切面展示

原歌酒庄产量比前两个酒庄都多一些,年产 40 多万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最高端款年产只有几千瓶,而且并不是每年都产,比如 2016 年、2019 年和今年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庄最高端款

说到霜冻,原歌也减产了 50% 以上。

第四站:志辉源石

激动地来到了领导人勘察过的酒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说中以石头筑造的酒庄仿若一个皇家园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叫志辉源石?这个酒庄的名字有 2 层含义,一是取袁志袁辉两兄弟的名字,二是酒庄是矿坑回填之后所建,取“源自砂石”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是砂石矿坑回填,所以每一块地在种植之前需要先筛选 2 年石头。其中的成本可想而知。志辉源石是一个占地 18,000 亩的大园林,其中有 2,000 亩是葡萄园。总共斥资十二三个亿,其中酒庄部分花了 3 个亿。园区非常大,需要开车才能逛。这里常驻 100 多人负责打理。

和其它所有宁夏酒庄一样,志辉源石酒庄也是连年亏损的。他们采取的方法是以园林挣钱来养葡萄园。

园内种植的树木逾百种,还有罕见的百年旱柳。每棵树都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属国家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辉源石的葡萄园是修剪最整齐的,以厂字型的方式修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葡萄园行距 4 米,葡萄有明显的坐果带和通风带。这使得葡萄树通风情况非常好,且光照时间更长,也方便人工采收。虽然前期筛选石头艰难费钱,但后期这些矿石很好地提供了透气性和矿物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园内的草也明显比其它酒庄的多。我们采购同事的学长(在志辉源石酿造车间工作)为我们解说,这里的草多为马齿苋、狗尾巴花等,这是特地留的,因为这些草一来不长虫,二来比较矮,它们的大肆生长可以挤掉其它草类生长,保证葡萄健康和通风的同时,能阻挡地面石头的反光。宁夏的光照是非常强的,几乎不存在成熟度问题,阻挡反光后能够使葡萄更为缓慢地生长成熟,积累酚类物质。

看到如此优秀的葡萄园管理,我们问了下霜冻问题。他们回复,并没有受到影响!学长云淡风轻地解释,宁夏霜冻年年都有,他们早已做好了预防。比如他们采取晚给水的做法,葡萄抽芽慢,霜冻来的时候葡萄嫩芽没怎么出来,自然就不容易冻伤了。

来到酒庄的发酵室,气派而精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发酵室整体设计是仿照宋代官帽样子设计建造的。中间一块大石头是仿造中间镶嵌的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庄建筑所有的所有石头都是当初开发的时候挖掘出来的。建筑顶上一排瓦片堆叠的设计是给小鸟留的,希望小鸟能在此安家,不因人类开发而失去家园。也是酒庄“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酵室内的红葡萄酒发酵罐有橡木桶发酵和不锈钢罐发酵两种。橡木桶发酵能带来微氧环境软化单宁,赋予口感饱满度,带来橡木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白与桃红则全部采用不锈钢罐发酵。且罐子形状更细长。因为发酵罐都不会是完全装满的,上面会有空隙,而细长的形状能够让空隙更少,即进入的空气更少,氧化程度低,为酒液保留清新果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窖同样采用石头制成,且吊顶采用的是红砖,这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做法。酒窖保持湿度的方式是人工一天拖地 7-8 次,而红砖能够吸收水分并慢慢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窖内的通道上有各种供游客参观学习的展示,比如酒庄的历史展示、葡萄生长周期的展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款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庄以宁夏 12 景打造的特色酒标纪念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窖内部是没有空调的,但墙壁建造有 2-3米厚,保冷效果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瓶陈酒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庄还推出“认植”项目。顾客仅需 4,800 元即可认购 0.25 亩葡萄园一年的产量(60 瓶葡萄酒),并可以自己设计酒标。这是酒庄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葡萄酒,喜欢上葡萄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辉源石非常巧妙地采用旅游的方式来拉动葡萄酒销售。作为宁夏著名景点,即使不懂葡萄酒的游客来到宁夏也要到志辉源石走一走,而酒庄游玩最后一站便是试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年产量不低,也有 30 多万瓶,光现场体验就能卖掉 50-60%,利润特别高。据学长介绍,志辉源石的销售利润应该是最高的,完全没有中间商挣差价,真正的酒庄直出。不过亏的还是多,即使把挣的钱全部投入也不够,还要园林收入来填坑。

作为领导人唯一到访的宁夏酒庄,我们同事开玩笑说,这下酒应该不愁卖了。学长再次云淡风轻地说,我们的酒本来就不愁卖,每年都卖得很快,主要是定价很亲民。不过来了以后高端酒也卖得更快了。

当天我们试了 3 款酒,石黛干红、山之语和桃红,属于低、中端酒款。虽然是低、中端,但试的时候状态都非常好,平衡和谐,果香丰富。尤其是山之羽,香气非常好,还有一定复杂度,余味很长。难怪能通过现场体验一年卖掉十几万瓶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都觉得确实定价亲民,有性价比。学长仍然是云淡风轻地说,志辉源石的酒质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旅游一定是最好的,投入十几个亿不是白投的。主要是路子走得比较正确,尤其是现在国人对葡萄酒还不够了解,用旅游来带动是切实可行的,挣的钱干干净净,健康持久。

第五站:西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去之前就有其他酒庄夸赞过,西鸽是真的气势恢宏,现代化做得很好。但自己看了之后还是挺震撼。

总共 1.5 万亩,进去之后道路宽阔平坦,视野开阔如同看不到酒庄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庄大门非常大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里面的建筑非常现代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去展厅之后,墙面上的智慧农业实时监测充满科技感。它正在实时监测葡萄园的光照和水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家的发酵罐是与其它酒庄不同的锥形罐,底部是锥子型,便于红葡萄酒除皮除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庄的酒窖房间非常高,墙壁很厚,起到一个隔热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观完后酒庄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大、阔、高科技。酒庄预计要年产 10,000,000 瓶(不用数了,1 千万),现在罐装线每小时能输出 3,000 瓶。光听数字就震撼。

酒庄还有专门的试酒室给参观者试酒。当天我们试了这 5 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有大葡萄集团酒款的范儿。由于都是中低端款,没有惊艳的感觉,但每一款都平顺柔美,舒服易饮。尤其是玉鸽单一园蛇龙珠干红,是小编最爱。这是第一次喝蛇龙珠,早就听闻这个品种成熟度不高的话生青味会非常严重,但这款不会,单宁如丝,烟熏味很愉悦。

了解到之前是因为蛇龙珠容易感染卷叶病,不得不提早采收,因而生青味重,但现在这种病已经治理了,成熟度已经可以保证。

第六站:博纳佰馥

要说有一个酒庄最让人感觉亲切可爱的话,必须是博纳佰馥。

酒庄的大门就是一个黑色简陋的铁门,让你难以相信这是个酒庄的大门。进到里面也没有高楼建筑,就是这样一排小平房。“酒庄 logo”下面还放着庄主孙淼小姐姐晒的薄荷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旁边养了一只狗,一只大鹅,它们是好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种了紫包菜、茄子和各色小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淼小姐姐和彭帅酿酒师,明明是两个博士,却因为常年在田间酒窖工作皮肤黑黑的,衣着也非常朴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间的两位是孙淼和彭帅夫妻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心里也有些纳闷儿,孙淼却很坦然,一边逗孩子一边跟我们解释说,我们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生活,在城市的不远处能生活就好。全然一副岁月静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淼说,她从不想通过酒庄挣大钱,包括丈夫彭帅也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现在酒庄的产量就算全部卖掉,一年顶天是 200 来万,收成再差就是 100 多万,除去人工等成本,就是个不会挨饿也不可能暴富的状态。

“我不想拼命挣钱,我还要生小孩儿,不止现在这一个,我还要生第二个、第三个。”

——孙淼

在听完了这些之后,我们对酒庄后面的的生物动力法讲解理解就更方便了。

博纳佰馥的生(shěng)物(qián)动(tōu)力(lǎn)法

1、不选法国进口葡萄苗(22 元/株),而采用宁夏本地培育的玉泉营(0.5 元/株)。本地苗省去了很多改善土壤、让葡萄苗适应当地环境的措施。便宜的葡萄苗后期压力就比较小,不用天天想办法去抢救它们。能活就活,不能活再买再种。

2、给肥?生物动力法都得给肥,动物粪便之类。关键是肥什么时候给,想要收成好的大多春天给,但博纳伯馥不在乎收成,反而更关注土壤。生物动力法认为土壤好葡萄种下去就活,不好 10 年不能活。而好不好重点在微生物,所以每年在冬天施肥,给里面的虫子提供热量和食物,不是给葡萄吃的,是给虫子。

3、给水?庄主曾经咨询过国外的大师,他们建议不要把葡萄藤当经济作物,春种秋收;而要当一棵树,是百年基业。所以给水从 1 年 3 次逐年降低到 1 次。葡萄苗死掉的更多了,所以后来改为老藤 1 年 1 次,年轻的 2 次。这里地下 3 米就有水,老藤能自己扎根下去喝水。

4、除草?一般不除,除非太高了干扰到葡萄藤生长。因为生物动力法相信能量守恒。太阳能、风能都是自然存在源源不断的,葡萄藤和草都是各自凭本事吸收这些能量,最后还是在这片地里。草多吸收的就多,整个这片地赚了。

此外,通过每年草的生长情况还能判断出葡萄藤的情况。园子里每年草的种类是会变的,茂盛情况等等也不同,如果今年的和 2016 年的一模一样,那很可能意味着 2016 年遇到过的问题今年会重演,这样就能提前规避了。

5、疏叶?不疏叶。因为这里土壤盐碱化严重,很贫瘠,又放任自由没有进行土壤改良。所以葡萄藤也几乎不长叶子,而把能量集中起来优先放到传宗接代(结果子)上。这样葡萄虽然稀疏但果实浓缩度好。

6、请国际知名酿酒顾问?不请。像志辉源石等酒庄,请个酿酒顾问一年飞一趟就几十上百万,太贵了。彭帅本人亲自上阵,不要钱。而彭帅本人也没有想要做行业鼎尖的想法,每年的酿造方式几乎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孙淼说,“我们的酿酒不做改进,但你能喝出来酒品质一年比一年好,我们也会每年涨价 10 块钱,这是因为葡萄藤越来越老,它越来越适应,自己提升了。”

两口子就这样,彭帅负责酿酒,孙淼负责田间管理,所谓田间管理更多的是管钱和管人。比如开拖拉机人真的不好找,又只要用那么一会儿,所以孙淼就自己学会了。

这样下来,葡萄藤第 2 年的成活率只有 20%-30%。共 110 亩的地,100 亩用来种植葡萄,2010 年开始种,种了 10 年了,现在只种满了 60 亩,能用的 50 亩不到,产量只能有 100 公斤/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葡萄没草长得好的葡萄园

这样做到底符合生物动力法要求吗?符合,确实够无为而治的。不仅如此,还极大地省了钱,省了力,两口子偷了懒。所以我想管它叫“省钱偷懒法”也挺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淼后来说了一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她说“我们这样有很多本可以做的都没做,因为我们觉得最好的就是心安”。从来只听说过尽人事、听天命,尽了所能尽之事,才心安。而博纳佰馥因为能不做的都没做所以心安。大概这就是生物动力法的真谛?

第七站:利思酒庄

这个酒庄是同事的师父极力推荐我们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思是唯一一家市内酒庄,利思酒庄的庄主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收藏了非常多的老物件。给酒款命名“仁、义、礼、智、信”也是因为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葡萄园种植了很多玫瑰花。据说玫瑰花能够比葡萄更先感知霜霉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窖并不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家不同于其它宁夏酒庄着重于赤霞珠、梅洛、蛇龙珠、马瑟兰等,反而重点打造“西拉”,来制造差异化。庄主的弟弟解释,“其实国人相对来说口感偏好是更喜欢西拉的”,我们想了想,还真是。

后来试了他们家的西拉,确实活泼,结构也不错,重点是他们家的酒,性价比确实能脱颖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就是我们此次宁夏酒庄之行的全程。看完之后,对于为什么国产葡萄酒总是性价比不高你有答案了吗?期间我们问了每一个酒庄目前的情况,结果基本都是亏损的,而且仿佛已经对亏损无动于衷。不知道是习以为常了,还是胜利在望胸有成竹,还是过于有钱无所谓了。也许是都有?

反过来问为什么进口酒有那么高的性价比?因为他们的葡萄酒产业早已成熟,祖祖辈辈传承下来,回本大概在祖爷爷那辈就已经实现了吧?现在国产酒不管卖多少钱他们都在亏,只是谁能撑得住多亏一些罢了。

宁夏酒庄能出精品吗?我认为能。孙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现在都在用有机肥,所有的酒庄都是,没有人用化肥,大家都知道那是过时了的”。志辉源石的学长也曾经说过,“(酒庄)前期投入一定很大,没有情怀不可能在这里做葡萄酒,一定是有情怀的有钱人,因为要赚钱时间太长了,我们敬重每一位(往葡萄酒)投入的。”

这也是让小编感触很深的一个地方。商人往往互相抨击,以打压对方来凸显自己的优势,争名逐利。但这次宁夏之旅我们丝毫没有见到,每一个酒庄都不曾说任何一句其它酒庄的不好,甚至还有互推的意思。我们看到的是为了共同振兴这个产区而抱团取暖的庄主们,没有商人。

当这些人都开始不计较当前的亏损,不图当前小利,而放眼未来,甚至寄希望于后代,我认为,国产酒还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