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疫情期间咱们居家养老服务落实情况怎么样,工作人员有没有按时上门,你的低保金是每月足额发放吗?”海东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六稳”“六保”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夏三月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范家河村村民,身患疾病、丈夫早逝、年近七旬的老人是村里的低保户,同时也享受着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

“党的政策真是好,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工作人员每月上门服务,自己还领着低保‘工资’,疫情对生活基本没啥影响。”和市纪委干部交谈的过程中,老人一脸幸福地说道。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从保障民生到稳定就业,从稳定金融到畅通交通,海东市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遍布全市,系列监督检查“组合拳”加速政策落地落实。

保民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纪检干部用行动温暖人心。

“原来供水总是断断续续,通过县纪委的协调解决,现在供水稳定了,水质也有了保障,日子真是越过越好。”马尔力沙高兴地说。

马尔力沙是化隆回族自治县谢家滩乡卡昂村的村民,由于村里供水管网设备老化,自开春以来,部分村民饮水安全无法保障。

借着“六稳”“六保”督查的机会,化隆县纪委监委联合县水利部门对农村“人饮”工程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对损坏老化管道及时进行维修更换,在水源地安装除氟设备,并设置防护栅栏,彻底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饮水问题这么快就得到解决,面对群众的感谢,县纪委的干部只有一句话“疫情之下,保障民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稳就业,针对招聘、培训、创业等方面的难题,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政策落地为群众解忧。

“工作有了着落,收入也增加了,内心很满足。”马小玲是乐都区雨润镇大峡村村民,原本担心疫情会影响外出务工,没想到借着乐都区就业局召开招聘会的机会,她被招录到当地企业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这场在乐都区纪委监委的督促下召开的招聘会,以线上线下的模式在乐都区共开了9场,签订合同600余人,技能培训9期430人,提供公益性岗位119人,转移劳动力14969人。

“‘六稳’,稳就业为首,‘六保’首要的仍是保就业,只有老百姓端牢就业‘饭碗’,我们监督执纪才算做到位。”乐都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稳就业,前提是稳企业,保住市场主体,纪检监察机关为企业保驾护航。

“以前办理税费,需要跑好几个窗口,现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开辟企业‘一窗通办’专区,真是省时又省力。”一名正在窗口办理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坦言。

改变源自纪委派驻机构和驻在单位的协同联动。自疫情发生以来,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就加强与市政务监管局、市财政局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加大“互联网 政务”开发力度,线上、线下同时开通“一窗通办”服务,精简企业开办申请材料,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加快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设立702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全力为企业纾解困难。

同样,在“六稳”“六保”政策中受益的还有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小微企业。在县纪委监委的督促下,互助县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重点项目发放复工贷款48笔,累计金额14855.24万元,为16家企业争取贷款贴息、复工复产奖励、减免房租等项目资金399万元,许多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成本减了,担子轻了,我们可以腾出手来安心复工复产了。”

疫情对社会的影响仍在持续,但在海东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努力下,“六稳”工作开展有力,“六保”任务落实到位,社会经济恢复有序,人民生活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