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人事有大谢,往来成古今。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数以万计的炎黄子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名册上,总有一些人流芳千古,比如孔子,两千五百年前,儒学被孔子所建立,他周游列国,一生共有三千多弟子。

随着孔子后裔逐渐增多,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分府,孔府逐渐演变为历代衍圣公的府邸。衍圣公因先祖孔子的名誉,才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千年而不断绝的公爵,而孔子的那些后人,也都受到了历朝历代君主的重视

但在我国古代封建时期,时有异族入侵的事情发生,每当此时,衍圣公总会率先叛敌,可孔府为何却能历经2000年长盛不衰?我们从以下事件便可得知一二。

一、靖康之变,孔端友避寇南去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孔端友作为孔子第48代嫡孙袭封为"衍圣公"。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秋,金朝的军队兵分两路分别从东西两方向南下,从云中(今大同)出发,准备进攻太原。宋钦宗被迫割地求和,与金朝签订城下之盟。靖康二年(1127),金朝誓不罢休,欲再次派军队兵分两路,一东一西围攻东京。

孔家庙宅也未能躲过宋金战争的浩劫,金人攻克北京,随后又准备侵略孔府,而衍圣公孔端友却早已看清局势,避寇南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好由于金国这番大举侵略宋国,后来的南宋高宗,也就是当时的康王赵构也南逃,孔端友才有更加充足的理由南去,他便以应诏书"拜谒圣天子"为名,仓皇逃离曲阜

孔端友南去时背负着孔子弟子子贡精心雕刻的孔子雕像,后逃至衢州,并在此地安居。于是孔端友成为了孔氏一族的南宗始祖,这一宗历一开启便经过了六代衍圣公,约有两百余年之久。

其实人们可以理解孔子后人在时局动荡不安之时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可以说明智,毕竟为了孔氏一族的繁盛发展,不得不出此下策。

但这又显得与其身份格格不入,如果是普通人家,南下避寇是最明智的选择,但偏偏是孔府后人,在这危急关头更应该挺身而出,为朝廷贡献力量才对。

二、蒙古侵略时期,第五十一代衍圣公认敌为友

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会盟称成吉思汗,在之后的数十年间,蒙古帝国灭金亡夏,迅速统一了北中国。1252年,第五十代衍圣公孔元措逝世,而此时也正是蒙古帝国统治中原时期,当时继任的统领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

蒙古军队在持续战争中使得中原地区陷入一片狼藉,社会秩序混乱,为了恢复治安,蒙古贵族决定汉人治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后人们非但没有秉持尽忠报国的信仰,没有真正传承孔府的家族门风,而是选择向他们的新主子忽必烈争先恐后的献殷勤,希望得到重用。

据说当时衍圣公还未决断出来时,孔元措的子侄们为了能争夺到这一带有光环的殊荣头衔,纷纷跑到忽必烈的面前,陪同聊天,把酒言欢,总之是能做的都做了。

而看到孔子后人们的这番惺惺作态,忽必烈仰天大笑回应道:"尔等皆回,务要竭力苦读,若果有才华,朕方能封官"。这是蒙古统领对中原孔氏一族的嘲笑与讽刺,他或许也没想到孔子的后人也会为了名利奉承献媚。

这件事且不说被后人称颂为"教化之主"的孔子教化出来的后人如此忘却祖先训诫,且不传承贤哲遗志,单凭这等低级做派就让人为之唾弃,尽管因此孔府从未被毁灭,但这样得到的一切恐怕也令世人厌弃鄙夷。

三、满清入关时,孔衍植趋附称赞

1644年,满洲贵族调满,蒙、汉兵,几乎倾巢南下,一路疾驰到山海关,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顺利进关驰入中原,爱新觉罗·福临在北京登基称帝。

而被崇祯帝册封的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衍植当机立断,在第二天时便上书顺治皇帝,称自己愿辅佐其左右,甘愿为臣,这简直是变脸比翻书还快。

不仅如此,他还在《初进表文》中赞誉满清君主,夸赞满清君主这是"承天御极,以德绥民",称颂其为"六宇共戴神君"等。如此急切的向"新朝"谄媚献,着实令众人大吃一惊。

再回头想想大明朝那老朱家对他们"圣裔"也是从未刻薄,想当初朱元璋称帝之初,便赏赐给孔府几十万亩田地,甚至给予了耕田劳作者,如此精心的为其布置,却没想到孔府"圣裔"竟这般忘恩负义,趋炎附势。

不知感恩回报的孔府"圣裔"由于他们的阿谀奉承的确也尝到了甜头,清政府一看孔子后人这般识趣,于是第二天满清就下旨:"先圣为万千世道之宗,礼当崇祀。"恩准孔子后人衍圣公可以一直享受之前的所有待遇与权力

1645年,孔府圣裔又做出了积极表现,向满清政府献出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他们"恭设香案,宣读圣谕。……俱各剃头讫"。孔府圣裔就是通过这些实际行动向满清政府谄媚的。

通过以上事件可以看到,每当异族入侵时,几乎从未有一个"圣门后裔"挺身而出,为正义组织百姓起"义兵"来抗击这些外族的入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恰相反,那些被人称作"仁义志士"的,被百姓所敬仰的"圣人",却总能做到第一个随声附和,立即向外族侵略者投降屈服,为的就是保住他们的封号,这实在是让人为其感到羞愧不齿。

其实也正是因为孔府后裔将能屈能伸发挥到了极致,总是率先俯首称臣,才保住了"衍圣公"的封号,并被后人广泛流传,而孔府也因此两千年来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