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赫鲁晓夫,很多人可能都会联想到玉米,他曾经提议要让波罗的海到西伯利亚都种满玉米,所以也被一些人戏称为玉米晓夫。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个想法是有点异想天开了,因为西伯利亚的气候和土壤并不适合玉米生长,但是从能成为苏联领袖的人,怎么可能没有两把刷子呢?赫鲁晓夫是因为政变而下台的,他被赶下台时说了一段话,让政变者万分羞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对苏联社会进行了改革,但是他的改革是非常混乱的,触动了一些精英阶层的利益,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他取消了“干部终身制”,这让很多人从内心深处感到不满。他虽然一直在提倡民主,但是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因为那个时代苏联的政治界很多人都是从斯大林的时代过来的,他们天然对这个词汇抱有怀疑的态度,毕竟总是拿民主这个词汇当武器的,可是苏联的死对头美国啊,他们不相信赫鲁晓夫的“民主”,不满的情绪一天天在心中压抑积蓄,渐渐的就成为了反对赫鲁晓夫的动力。

另外一个层面,在赫鲁晓夫提出干部不能终身任职,他还多次表示过想要退休的想法,甚至还给自己制定了退休的计划,那就是在1966年的22大上交出权力,这使得一些人更加紧张了,因为权力是会让人上瘾的,要是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的话,那么轮换制就会成为苏联的常态,对于那些贪恋权势的人来说,他们是无法忍受这样的事情的,于是想要在1966年之前推翻他,就成为了很多反对者默认的共识。

但尽管反对他的人很多,但是从人数和力量对比上来看,支持赫鲁晓夫的人还是占绝对优势的,高扬也是他的支持者,他是中央主席团的泰斗级人物,两个人的关系比较亲密,还有很多年轻的干部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对派想要依靠一次会议就推翻赫鲁晓夫,这看起来未免有点儿太天真了,毕竟在那之前,他已经领导力苏联11年,虽然有过一些错误,但是原则性的错误还是没有的,但是有的时候现实就是比戏曲还戏剧性,他在1964年真的被赶下台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实际上,1964年10月13日和14日这两天中央主席团会议的相关记录已经完全消失了,很明显是那些参与政变的人不想让其他人看到这些记录,只有14日晚间,谢列斯特的所写的札记被保存了下来,从这份材料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些历史的真相。

谢列平是批判赫鲁晓夫的主力,还有一位是谢列斯特,他们指出其错误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就是他曾经同时兼任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人,第二点在于他在加勒比导弹危机中决策失误,第三在于他不应该推行和美国等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策略。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些职责或许有点站不住脚,因为这些不是赫鲁晓夫一个人的决定,而是苏共集体开会后做出的决定。

赫鲁晓夫反驳道:“你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坚持要我兼任”,他的反驳让反对者感到害怕,谢列斯特后来回忆道,赫鲁晓夫虽然当时孤立无援,无法采取实际行动,但是却还保留了力量和勇气,他们缺乏足够的证据,只能够栽赃陷害了,谢列平还抨击他通过自己的权势帮助儿子获利,让其没有通过考试就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实际上,赫鲁晓夫的儿子当时只是一个副博士。

看到这些自己提拔起来的人反对自己,赫鲁晓夫说道:“我最大的毛病就是轻信和善良”,这句话让勃列日涅夫、谢列平等人羞愧万分。

苏联作为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短短几十年就支离破碎了,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出现在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