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洋)增加体育课、音乐等课设计在户外上、长短课结合……新京报记者今日(9月8日)从朝阳区实验小学获悉,该校通过推出上述新举措,让学生增加“摘口罩时间”。

增加体育课 延长课间时间

早晨不到九时,朝阳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就都来到了操场中央,将小口罩拉到了下巴上,跟着广播里的节奏,开始做眼保健操。进行简单的运动后,学生们再次戴好小口罩排队回到了课堂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早晨在户外做眼保健操

根据北京市教委建议,秋季开学,师生在校园内要坚持佩戴口罩,户外活动在不聚集不接触的前提下可以不戴口罩。各校要提供安全可靠的教学环境,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研究佩戴口罩的强度和频率,让学生每佩戴40分钟口罩后,就有机会摘下口罩透口气儿。

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陈立华介绍,疫情期间,孩子们半年多时间都在家里,如今开学后,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把戴口罩问题结合在一起是学校的重点目标。在防疫要求的基础上,学校尽可能让孩子们少戴口罩。对此,该校推出几项“摘口罩时间”举措。

体育课方面,学校增加了体育课课时,学生长期居家学习,可能运动时长和运动量不够,学校将一、二年级每周体育课由4节增加到5节,三至六年级每周由3节增加到4节,以减少戴口罩时间,延长学生运动时间。“可以说是一、二年级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三到六年级五天有四天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陈立华说。

同时,朝阳区实验小学的长短课课表全新亮相。各年级除上午第一、二节课各40分钟外,其他课均为35分钟。比如上午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之间,学生将有45分钟体育活动时间(含眼保健操),第二节、第三节课后会有20分钟课间。相较以往10分钟课间,孩子们有更多时间走上操场。

增设户外课 操场上随处可见上课情景

“争取孩子们戴一节课口罩,歇一节课,因此每个班的课程都有调整,逐班落实。”陈立华介绍,另一项举措就是,增设了户外课。学校对各学科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梳理,将授课场所由室内搬到户外,这样不仅能完成授课内容,也能增加摘口罩时间。

孩子们在户外上美术课写生,美术老师进行指导

“大家抬头看一下山楂树的果实,是什么颜色的?”“青色!”“还有泛红。”上午九点半多,三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在北区操场的山楂树下边观察边写生,户外的孩子们都摘下了小口罩。美术老师崔柳青边和学生互动,边指导大家把观察到的画下来。崔柳青介绍,疫情之前美术课主要以室内为主,本学期为了保障学生户外时间,挑选了一些课程在校园内的户外上。比如“四季如画”,带孩子们户外写生,使他们走进自然、描绘自然。

操场的另一角,还传来了孩子们的歌声和琴声。这是三年级的孩子们在户外上音乐课,他们一排排站在阶梯上,先进行发声练习,再按照老师给的乐谱,吹起口风琴。垃圾分类课也在操场上进行。可以说,操场的角角落落都有着孩子们的身影。老师还会不时提醒孩子别揉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在户外上音乐课

孩子们在户外上科学课

陈立华介绍,学校特别将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课其中一部分内容往前调整,将适合户外的课程尽量调整到九月上。比如天气、土壤、种植课程,美术的写生、观察,音乐的律动课都会放到户外。“一天算下来,应该说在户外摘口罩时间占孩子们在校时间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陈立华说,目前经过一周的尝试,效果不错,随着天气转凉,孩子们戴口罩将不会憋闷。班主任也会嘱咐孩子多喝水,在今年更加提出了确保孩子在学校喝水量足。低年级老师还会给孩子做喝水记录,保证孩子健康。

新京报记者 刘洋 校对 陈荻雁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