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离红尘凡世的僻静之地,身处山腰可极目远眺的红砖玻璃幕墙建筑群,一处可以让身体的翅膀暂且收合栖息休憩。让心的羽翼自由翱翔的地方。

在大学城的山间,缙云山的余脉,隐居着这么一处非遗文化体验场所,幽静的茶歇叙聊佳地——远山有窑。

"远上云山石径斜,红墙尽处有人家。"

才到山脚,飞舞的大红邀迎辞跳跃入眼帘,让人心生欣喜一路继续寻觅。石砌的道路护壁嵌入鱼嘴般的瓦罐,导入了非遗物质文化体验场所主题的引子。山路蜿蜒而上,远远地瞧见近路口的房子侧面绘有满墙田园牧歌式的农作生活画卷。目的地就掩藏在右手旁路边的一条石径之下,绿树丛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好的建筑设计莫过于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的融入一体,最好的建构方式莫过于就地取材,节省成本,减少劳力消耗。红砖是"远山有窑"房屋的主要建构材料,完全一幅初出窑炉的本真模样,不加半点涂抹修饰,带来逝去年代重又来的时光穿梭感。和美院文创基地的砖外墙结构,和八九十年代国企厂区宿舍楼用材如出一辙。配以大面积玻璃幕墙钢架结构,复古的时尚。

夏日之碧绿清凉可以源起田田荷叶。硕大的瓦缸站在小径旁侧,升起错落茂密的卷卷边儿荷叶,一样有如荷花般婀娜摇曳的姿态。清洁的叶片不落一粒尘埃,就连一颗水珠也粘挂不上。道路旁侧花木葱笼,加上台上阶下或疏落或集中堆散的陶缸瓦罐,自然布景与人工修饰完美契合,晕染着别具特色的山房氛围。

远远看去房舍随山势地形逐级跌落,走到近前,迎来小青瓦木构架覆盖下的开敞空间,中空挑高的休闲咖啡茶座区域。开阔的通风空间,木头架空的房梁。左靠山石壁垒,右望群峰山谷。长如船型的原木条桌,木栈道似的外阳台,玻璃藤机旁绕着几张80年代的楠竹木背椅。休闲布凉棚伫立在旁守护待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亮的日光映照着茶坊,时有凉风穿堂而过,带来一室的清凉很有旧时开敞式大茶房的通透感觉。这样的建筑创作将此地特有的空间意象和场所精神融为了一体。环顾屋顶四周,木梁,木桁架,木柱头等各种疑是撤自老房子的旧材料的应用 ,既极大降低了建造成本,又带来新材料无法匹及的温润气质和时间印记。

桌面空空没有酒水单,桌角二维码一扫,各种的茶饮甜点餐食选好即来。

目光向前移,隔着一坡石阶,昆虫躯壳般山垅一样的泥巴洞窑隐在太阳光照之外的阴凉黑暗中。像是植入空间中的展品。上中下三道窑脊,高高低低的排列成行。故称"龙窑"也叫 "梯坎窑"。与整个房舍建筑结构的阶梯层次感相应合。红土的泥巴墙座,水泥外敷面,红砖块之间粘结的水泥条痕迹清晰,穿越其中时,感觉好似经过高温炽烤过的窑洞才刚刚冷却下来,还留有柴烧炭火烤过的余温和一批新鲜出窑陶土器皿曾呆过的痕迹。黯淡光影下静静流淌着光阴传承下来的技艺与故事。

其中一个洞窑里一只巨型的水缸如端庄威严的主人妥妥地坐立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当下所在是以陶土窑洞为主题的山房休闲茶肆。目光所及的角角落落都堆陈着大大小小的陶土罐。 石壁下,青石板角落边,外廷露台上。高一级的后院落堆列着各式的成品,从厨房用品到家居摆件,应有尽有。茶餐厅的正向墙面挂着几幅风景人文画片。黑白兼彩色片。异域的风情人文和中国古代的历史纪念照片。茶室正中两根房梁柱间的展览架上陈列有精致玲珑的小件陶土制品。

"远山有窑"现在的经营格局,定位为品茗休闲,商务会谈,聚会场所,陶土器皿制作体验场,重大建筑城规学院,川美雕塑系的学生实习基地复合型的文化休闲体验空间。旨在通过具有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的多元设计,探索实践,推动传统土陶技艺的活化与再生。

说到"远山有窑"的由来还有一段让人回味细说的渊源历史。

"远山有窑"位置上处于缙云山的尾脉,毗临壁山翠林。它的前身是由20世纪80年代的一座龙窑改造而来的虎溪土窑厂,土窑厂由刘中华经营,老刘从16岁开始制陶至今已快50年,他亲手搭建起这座窑厂,陪着着它从最初十几窑的红火辉煌时期走到了后来零星两三窑的衰落光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更迭,土陶制品堆积滞销,土窑厂面临被撤除的命运。为改善生活困境,老刘一家曾一度想把它改造成农家乐。

重大建筑系的田琦教授偶然间路经此地,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对土窑厂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理念。搭建一个依托陶艺文化的复合型公共空间,一个集手工制作体验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共平台,做一个将传统材料与建筑美学有效结合融合的视觉感官系统。在市场经营的基础上,将传统手工技艺进行传承和发扬。田琦教授提出免费为老刘出设计图纸,唯一要求是得完全按照他的设计施工方案来搭建。并借助自己的人脉和各种宣传平台向外推广。如今的土窑厂起死回生焕然一新变身为"远山有窑"成了大学城三合村丰文街道打造美丽山村的中心。

闲来三五好友沏一壶茶,坐在船式原木桌前可以打发掉整个漫长的午后时光。或就着露台栏杆靠着抬头举目观山谷望云海,一洗心灵之尘埃,身心涤荡的清爽和舒畅。

连接着大厅堂的还有一间沙发座的茶屋,秋绿的皮座椅带来一室的清爽洁静,半截的红泥夯土山墙给留了下来做背景装饰。有如文物般装帧在玻璃墙中,顶部的轮廓与远山的脉向走势相呼应,天然的落满时光印记的隔间屏风。夯土山墙脚前面并列着两排低矮的竹书架,几十本经过爱书者手掌余温新新旧旧的各类书籍栖息其中,有书的存在令整个房间不由弥漫散发着深思哲想的气韵。加上有小型的多肉绿植点缀在半段挖空的树桩里,让绿皮火车靠背软座多了许多生动的灵气和趣味。这间茶室足够几十人的集体聚会茶话活动之需。属于"远山有窑"的二期工程。

走出室外一片竹林环抱,顺着钢架楼梯上到二层,即来到"远山有窑"的乡建工作室。楼梯口旁倚立着一棵碧绿芭蕉树,像是轻裹衣裙,身材娉婷的古代婉约女子。一串饱满的芭蕉果子垂落下来掩在修长的蕉叶间。

顺着竹林小路绕到房子背后。一条车行道是出窑土陶制品的集中堆积展示区域。圆口的大水缸整齐地列成排。装饰用的陶制花罐罐身还附有藤条,家居用的泡菜坛子,炖汤砂锅,糖醋盐罐子大小不一。镂空的陶罐匠心别具地用作了庭院灯照明。

沿着实木铺板的钢架楼梯从二层信步下到一层。楼底排布着三间餐房和制陶工作室,墙上挂着天然藤草植物拼嵌成的画幅。细碎石子加不规则圆石板铺就的过道边放置一溜排的大大小小的瓦缸,如卫兵的守护煞是有趣。洗手台也别具一格,用山石,陶盆和楠竹做成。

堆砌成梁柱的红砖,给立面带来了不同的肌理,让光和影的表达更加充分。放眼望去山色云景即在眼前,流动其间的清新空气让人不禁深深呼吸,让心灵回归到最初的本真质朴,自在惬意地漫步在这一方户外庭院,心中升起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窃喜。

料想雨打芭蕉露宿荷叶时,也蛮带几分唐诗宋词的意境。雨后初晴时云蒸雾绕中,房舍若隐若现,飘渺如仙境。沐浴在晨曦暖红金色的光晕中,或在傍晚暮色薄覆的蓝色纱衣下,清幽的雅舍隐居山间有如水墨画卷般美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是山中的自然光景。"制陶山房中,豁然身心悦。"体验手工劳作的趣味。"于清心静坐,于静心阅读,于找寻创作灵感,于公事谋划商榷,于好友密谈叙聊,"远山有窑"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近城而又遁世的一方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