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自古传承到今的国度,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潮;有原始氏族社会的痕迹,它有农耕文明的传承,更有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可以说我们的国家拥有同时代所有的历史形态及政治制度,只有发扬很少或缺。那么,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君实相虚,君主立宪盛行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却没有走进这一步?其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何谓君主立宪?时代背景是什么?

君主立宪制最早出现在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所建立起来的国家政权。是为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社会体制;可以说是专门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设立的社会体制,原有的封建君主集权彻底转变;君主只保留一些荣誉上的权责。新贵族和资本家完全掌握了政权和主动性,是顺应时代的政治体制,具有非常重大的社会意义,影响深远。

时代背景:在12世纪末期由于城市的出现,经济得到发展,出现的早期资本萌芽并且逐步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封建主义统治政策和国情其发展有严重的阻碍作用,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由此背景下产生。通过近400年的斗争逐步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并确立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国情、确立了由资本主义统治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我国当时的国情、时代背景(特征,以英国为参考)

当时我国处于封建王朝晚清的统治时期,虽然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发展极其的缓慢;依然是男耕女织的社会发展状态;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仍然是占据主导地位,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去斗争几乎是一片空白。英国国王对《大宪章》的签订保护并肯定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权利;如:任何人(对君主集权的削弱,贵族利益的强化)凡未经其同级贵族之合法裁决而被余等夺去其土地(保护了财产的私有)...余等应立即归还之...而中国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式统治,使得政权依旧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里。

在当时严峻的情况下,虽不乏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但是落后了太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不是失败就是只学其皮毛。而且错过了最佳的转型时期,如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并没有从根源上改变;与此同时外国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的强大起来;他们的目的就是瓜分中国并不支持中国进行变法,甚至会去阻碍。

经济发展与社会制度不匹配,国内矛盾尖锐,商人只有钱却没有权影响甚微。而且中国当时的经济状态并非和英国一样,是进入工业革命而是小农经济,没有发展成一定的规模。

内忧外患的国内情况导致民众流离失所,并不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当时的英国,经济发展迅猛,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在逐步掌握政权之后顺应社会发展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保护了自身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中国当时有无产生立宪的条件

第一点:本已萌芽的资本主义经济几乎被扼杀,发展极其缓慢;一直沿袭的重农抑商使得经济发展没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人们依旧是按照士农工商的顺序;鄙视商人,而且其社会地位低下;可以说只是朝廷的钱袋子。如《明史》中记载:...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农户即使有一个人是做生意的),亦不得衣绸、纱...用各种政策来限制贬低商贾。

第二点:晚清后期面临的“三座大山”挡住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这是其他成功君主立宪国家所没有的国情。比如英国,只有封建主义专政的问题,而且到后期国王的权力已经被大肆的削弱,国民国情都适应发展趋势。这样复杂的国情是影响新制度实施的巨大阻碍。

第三点:君主立宪制度执行的不够彻底,三座大山没有完全推翻。面对内忧外患,不乏有识之士去探究根本;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推行的变法是最突出的;一些皇亲国戚也在主动寻求变法,以摆脱目前的状况。但是,康梁二人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封建统治者,损害了慈禧为首的封建代表人物的利益而被杀害,变法失败;治愈统治阶级的寻求出路,只是为了以另一种形式继续维持封建形式,根本不适合也无心彻底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君主立宪不适合中国

以上种种皆表明,这一时期的中国并不适合君主立宪制度;

1、封建君主及其贵族并不想通过立宪来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且纵观五千年历史从未有过此先例;

2、中国并没有资产阶级新贵族产生或者说实力薄弱,有的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地主阶级;商人并无造反之心,统治阶级也没有对经济发展提出支持的态度,缺乏群众基础

2. 中国这一时期所处的外部内部环境都十分的严峻:封建集权主义社会形态、严重的殖民侵略问题以及本就存在的官僚资本主义这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是英国或者法国等君主立宪国家所没有的。

4、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人们的意识形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总结

不管是新贵族或者是资产阶级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这一过程历经400年也是逐渐沉淀而成的。而中国的君主立宪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是为了继续维护封建统治,不得不去适应外部发展才改变的,结局注定失败,初衷都是错误的;国内的统治阶级对于现状没有清醒的认识,一味的压迫残害变法,戊戌六君子就是典型代表。对于分权或者立宪都是从头到尾持反对意见;没有理论基础。更没有立宪的条件;复杂的国情、内忧外患的现状;清王朝覆灭后中国已无国君存在,更无重谈起君主立宪了。已经错过最佳改革转型时期,只学其外并不适合照搬西方制度。

参考文献:

1.[英国]商务印书馆:《大宪章》第36条

2.[近]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列强瓜分中国》

3.[明]张廷玉:《明史·洪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