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药企业面临的危机:

政策在变、环境在变,药企懵了,不知道咋办?营销路径不清楚,太危险。

疫情下药企营销亟需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市场部由学术推广型变成专业策划型,可是,市场部找不到方法,药企参谋部失灵,太危险。

目前,药企市场人员对产品宣传和深层次卖点挖掘缺少办法,不能找到产品深层次差异化的卖点。产品推广找不到方向,太危险。

随着国家诸多医药政策尤其4+7带量采购的落地实施,让很多药企倍感迷茫,而前端的营销体系,也不像既往那样意气风发,斗志十足,而是对很多业绩承诺变得唯唯诺诺,模棱两可。

药企的现状其实不是药企目前面临的政策环境导致的,而是药企自身诸多难以摒弃的经营习惯导致的。但是,很多药企就是看不到,或者即便是看到了,也是无力实施。

思想僵化

现在成为药企发展的第一障碍,很多医药行业从事了多年的人才,固守惯性经营思维,不知道怎么去突破,这样的药企怎么发展?

很多药企决策层和管理层的“管理”思想固化,怎样从管理思想向支持服务思想转变?

很多药企,销售额连5个亿都没有,但动辄十几个部门,管理层级七八个。

处理常规事项,都要多个节点审核批准。

总部管理部门一大堆,真正能为前线营销体系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寥寥无几,更多的是所谓的监管和控制。

扁平化管理,这张简单的经营管理并没有在药企中充分体现。

很多药企多年都没有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管理流程纷乱不堪,人浮于事现象严重。

一些民营企业更倾向于一言堂,老板没发话,什么事也做不了,很多部门管理者形同虚设。结果是老板累死了,管理层闲死了。

组织结构在目前的医药竞争中非常重要,扁平化,以前端营销为支撑点的新型组织结构目前已经在很多药企逐步建立,竞争优势也逐步体现。

而且,好的药企每隔3年就要进行一次机构调整,尤其是现在中国医药市场环境,很多药企每年几乎都要进行微调,以便于发展模式和前端竞争更适合更有竞争力。

业务结构混乱,主体发展迷糊

现在医药市场的确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也有很多的陷阱。

而一些药企面对4+7带量采购,不知所措,为了增加应收,胡乱的进行新业务投资,没有前期的调研和规划,没有对政策的充分理解和分析。

某药企为增加新的业务收入,投资搞一款新的饮料和糖,但其实这种原材料本身有难以突破的口味限制,某省已经做了很多年,在功效保证的前提下,口味多年没有突破,而且是政府支持多家药企搞研发。这样的投资刚开始就存在巨大的风险,结局不会太好。

现在,很多药企对自身的业务结构并没有充分的分析和了解,而是什么赚钱干什么,不赚钱就抛弃,赔了就赔了。

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性药企都在聚焦主业,国内的一些药企也在聚焦主业,这是一个方向,但不是唯一的方向。

药企应该仔细的研究自身的发展模式,构建好适合自己的业务结构,而不是什么都想做,结果都做的不伦不类。现在很多药企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对自身的业务结构怎样发展,并不清晰,甚至不同意见多有存在。

在接下来3-5年内,一些药企会在复杂的政策环境中脱颖而出,也会有大部分药企半死不活,还有一些药企干脆消失。政策变化下,高压竞争下,唯有改变惯性经营思维、汇集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稳妥的走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