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点麻辣烫,多亏薅了外卖平台羊毛,没超过15块。

而我以前喜欢的麦当劳,深耕中国市场三十年以后,关了几百家店。

这就像宋青书在武当山刻苦学习了20年,好不容易盼到围攻光明顶了,被不知道哪儿跳出来的张无忌一顿乱揍。

炸鸡汉堡和麻辣烫间,就像是一场关于正派和明教间的战争。

为什么麻辣烫是邪教?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提起,就代表着地沟油和卫生不达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如果今天,选取双方阵营中的代表,就会发现,双方开店数量已经基本持平。

杨国福+张亮=肯德基+麦当劳。

2020年,杨国福开了5679家店,隔壁张亮开了5515家,两位中式快餐的新贵加起来的总数和肯德基麦当劳几乎一样:

张亮杨国福11194家,肯德基麦当劳加起来的数量是11500家。

也就是说,肯德基和麦当劳用三十年才做到的事情,杨国福和张亮只花一半的时间就做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肯德基踏入北京,面对未知的前途,立刻豪掷365万租下门店十年使用权,美国驻华大使站在门口亲自剪彩,《人民日报》留了版面特别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家来自美国中东部的炸鸡店,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快餐店,连盐都是从国外进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于在美国代表的廉价,跨过太平洋的肯德基从落户中国的第一天,就是改善生活的代名词,一直到21世纪初,能在肯德基过生日都是倍儿有面子的事情。

1990年,麦当劳也来到中国,选择的第一站是特区深圳。

开店的那一天,涂着口红的麦当劳叔叔往光华楼盘腿一坐,比李佳琦更引人注目,吸引了无数中国人的眼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向中国市场进军的历史号角下,两家公司一路高歌。

到了2012年,肯德基背后的百胜中国的收入激增三分之二,达到69亿美元。

但2013年,百胜中国营业利润下滑23.5%,麦当劳更是跌到不再对外公布财报,只是透露从2013-2015年,高增长市场盈利下滑从5.5%到下滑10%。

与肯德基和麦当劳不同,2003年诞生的杨国福,没有选择一线城市,而是在老家哈尔滨生根发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的7年,一直都是小打小闹的模式。

局势扭转的背后,是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个神秘的东西,外卖软件。

洋快餐,当年之所以能迅速占领中国市场,最核心的优势就是标准化和便利化。

由于他们的口味更容易控制,任何一个走入陌生城市的异乡人,只要找到一家亮黄色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就意味着进入了熟悉的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洋快餐选址的原则除了机场和车站,就是商圈和写字楼下,为都市白领提供工作餐。

从来中国的第一天,他们就在讨好中产阶层。

与其说中国的白领爱上了洋快餐的味道,不如说选择了洋快餐们的效率。

相比之下,小打小闹的中式快餐很难重金求得食客的爱,不得不选择了“地方包围中央”的路线。

但自从有了外卖小哥,有效缩短了商家与食客间的距离,用户还能随时看到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洋快餐俘获中国的财富密码彻底被打破。

这还只是前奏。

在过去的20年来,中国城市化主要体现在一二线城市的迅速崛起。

2017年,在年轻人们高喊着“逃离北上广”的口号下,各类商家和品牌开始意识到了下沉市场的价值,纷纷在三、四、五、线城市发力。

拼多多和网易考拉也是在这个时候崛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一直到这个时候,两家洋快餐最多只在三线城市完成了少量布局。

相反,两家外卖平台先后进入了中国的下沉市场,布局了200多个城市。

而本身在下沉市场起家的杨国福和张亮,此刻乘着外卖软件的春风,越飞越高。

到了2012年,杨国福与国内外一线调味品、乳制品、印刷品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拉上了韩国某集团一起玩。

也就是说,总被诟病没办法标准化的中式快餐,终于有了自己的供应链,奠定了标准化的物质基础。

这就像经修炼好了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剑和圣火令神功四大武功的张无忌,装备已满,要去少林寺推塔救谢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2013年,杨国福打响了属于中餐的自卫反击战,开始疯狂向中国各城市进军,最终达到了今天5000多家的规模。

就像张无忌在金庸武侠中只是个弟弟一样,杨国福麻辣烫的飞速扩张不过是洋快餐在中国这套组合拳里的一小环。

因为,中式快餐在中餐市场上,只占据了百分之三十。

这意味着尽管快餐性价比更高,但真正撑起中国餐饮一片天的还是中式餐饮。

毕竟,对于中国人来说,标准化从来不是刚需。

这几年来,《风味人间》等美食节目的持续走红,就是中国胃更喜欢差异化的最好证明。

一个城市中,最被当地人喜爱的也从来不是连锁餐厅,而是藏在街角小巷的老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是这座城市的野草,最有生命力。

衡量对一个城市的感情深浅的标准之一,体现在了你对这个城市小店的了解程度。

随着中国人收入的不断提高,周末去成都吃个火锅,去青岛喝个啤酒,甚至只是去柳州吃个螺蛳粉,都已经渐渐成为新中产的朋友圈主旋律。

Local和传承,才是吸引中国胃口的法宝。

而一家人坐在一起讨论菜的不同做法,则是中国餐桌上最与众不同的环节。

曾经的我们,或许艳羡洋快餐背后的潮流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向往更加中国气和市井气的生活,这是我们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