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以开学第一课的名头进行了开篇,那篇你花了多少冤枉钱的文章可以自行搜索,这一篇算是第二个探讨内容。研究的主题是什么呢?是一个遍布全国各地的神奇组织,说起数量真是多如牛毛,但说起存在的意义又让人怀疑和无语!

正确认识这个组织

那么这个神奇的组织是什么呢?答案是:家委会。

现在你是否能体会到为什么说这个组织神奇且数量多如牛毛了吧?因为每个家委会都以单个班级为依托,想想吧,全国有多少个学校?有多少个班级,所以数量不多才怪呢?

要说这个组织可真算得上是大公无私的代表,为啥呢?完全的自愿无偿服务,跑腿的事情经常有,脏活累活没时间也得抽时间去干。单个家委会成员不多,但组织机构健全,什么会长和副会长,财务和采购,宣传和设计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怎么产生的呢?最早期的情况已经不得而知,也没有去进行深入研究,但现在的情况是,在新生入学开始就被列上重点谈话内容,班主任会提出建立家委会,并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组建和运转。

而家委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服务于这个班级的学生和班级老师,至于怎么个服务法,咱们后面再说。

成立的动机现如今并不美好

还是那句话,最早怎么形成的不得而知,但至少这波上学的孩子家长们小时候可没什么家委会,如果硬是要进行对比的话,那么有以下的不同:

首先说,以前没家委会,学校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靠老师、学生、家长沟通解决,主要做工作的人是学校的班主任,很少有需要家长配合的可能,多数都是传递信息和做点学校里无法完成的内容,但其实这类的事情很少,一学期也不见得有什么非要全员努力的事件。

那么现在呢?家委会的存在就是众多家长和班主任间的一道沟通桥梁,有什么事班主任会交给家委会去解决,这里面的内容不单单是老师完成不了的或是需要配合的,还包括很多应该班主任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这些都交给家委会了。

可能在早期时,是有着一定积极的意义的,但发展到现在为止,说家委会是服务于学生的还不如说是服务于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因为统计个学生信息数据之类的事情都得家委会成员来完成,班主任只是交代和负责收取劳动果实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在新生初入新学校的时候,和家长的碰面会中,其他的交代没多少,但要成立家委会的说明和相关内容却占了一半以上的内容。这不是瞎说,朋友的孩子上学时,班主任就是这么干的。

所以从公正的角度来讲,家委会的成立动机现在并不是显得那么美好,孩子们上了学,还得把家长们搭进去,这就是当下的现实写照。

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

顾名思义,一个委员会性质的组织必然要完成一定的工作并具备其成立的目的性。家委会到底要做什么?前面已经简单地说了一些,那我们再来说说具体的。

首先,班级组建时就把家委会当作重点,那么为了讨好老师,势必会有一些家长积极响应,这里面有个明显的对比问题。当所有人都想要做一件事时,主判断人可能不会记住谁要做和谁想做,只会记住谁不想。当然,无论哪种态度都不会影响到家长,但问题是孩子会有相当长的时间要归老师教育。这个人性化升级的社会,稍微有点问题,人们总会去争取最好的结果,至少不被人惦记。

其次,上面说了一些,家委会确实有服务学生的一面,比如统一采购一些教学用品之类的或者参加一些活动等等。但你想,能一直采购和搞活动吗?组织已经形成,当然要做一些方便于老师的事情,这也许就是家委会工作内容的升华点。不过话说回来,老师真的那么事情要忙吗?连做个表格的时间都没有?现在这批有孩子的家长当初上学时班主任老师们都自己做了也没见有多么工作量巨大啊?

最后,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尤其是有组织有团队的,想法多,思路也广,容易形成更加复杂的事情,如果说真的是全心全意地为孩子们服务,成立了就成立了,毕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事,但是往往最终的宗旨会走偏,上篇文章中提及的家委会会长让大家给某班主任200元钱当教师节礼物的事,就是家委会和班主任以及家长们引发矛盾的根源,目的性都发生转变了,那么家委会就真的不是真的在做实事。

结语

做实事,做有用的事,没人会反对,真的是为了孩子好,不用老师说,家委会也可能会成立。但现在却成了必须成立的事情,家长们各自有自己的事业,还要分心去操家委会的心,真的是孩子上个学,连上班都不能消停,各种家长群信息如小宇宙爆发,你还不敢不看,万一错过了什么信息,孩子也要跟着背锅。

家委会按字面意思也是以孩子为主体而存在的,但现在却成了学校老师甩掉包袱的工具,成了某些不良作风搭建的桥梁,这就成了问题的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是那句话,过去的老师没强制要求成立家委会,也没说什么事就解决不了,到了更现代化和更智能化的当下,其存在确实已经脱离了实际意义,让家长们无语又敢怒不敢言。

家委会可以存在,但跑偏了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