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喽,大家好,今日包子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感悟,《杀人鬼藤子》里的人性,分析藤子的心理,是什么驱使她不断的杀人?

故事一开始,全国人民都知道杀人犯上原藤子杀人无数,为何现在才被捕,热议无数。早年前,小区告示板上贴着藤子的通缉令,她却凭着整容而逃脱。

某天杂志社收到了藤子的大女儿早季子的手稿,稿件中详细的记录了杀人鬼藤子的一生。更让人奇怪的是——早季子3日前被发现已自杀。该事件由报社记者美智子着手处理,了解事件真相。却没想到美智子竟然是藤子的小女儿,后来被收养而改名,一个虽然不愿承认血脉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调查姐姐自杀动机,更为了了解自己的母亲。剧情以倒叙插叙的手法为观众展开故事。

手稿从早季子童年时期开始写,这是早季子的不幸,更是藤子的不幸,窥一知二。我认为早季子渴望被爱,却爱而不得。

藤子十岁左右,父母妹妹都被杀、分尸,只有藤子幸存,当时她被母亲用刀割脖子,母亲想杀她,她渴望爱,她第一次向母亲申出手,母亲却没有给她。藤子后来被小姨收养,小姨却时时刻刻提醒她“你这点太像你母亲了”,藤子不愿回想“我和我妈妈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事与愿违,藤子终是步人后尘,她将自己小时候的遭遇复制到了早季子的童年,早季子受伤倒地后,向母亲伸出手,藤子第二次伸出手并握住女儿的手,她最终没有杀死早季子,因为她们都渴望被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事件调查的展开,我们发现最大的幕后黑手是——茂子。茂子带着早季子的女儿去探望藤子,藤子第三次伸出她的手,明明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无法触碰。小孩子看到与妈妈面容一样的外婆,误以为是妈妈,却永远得不到她们的爱,我们不知道这个小孩子将会被茂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或是下一个藤子,或者不是,无从得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有句让我映像特别深刻的一句话:“幸运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童年时期一个良好的生长背景、有爱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夫妻关系,能塑造一个人健全的人格,和应对处理任何事物的能力、及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而拥有不幸童年的人,长期处在一个缺爱或压抑、放纵的环境,难以长出健全的灵魂,他往后的一生都会用在去努力修复治愈和填补童年的不幸。

要知道,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与幼年时期的家族教育是紧密相关联的,所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看看作为父母应该怎样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吧!

PS:《杀人鬼藤子的冲动》(日语:殺人鬼フジコの衝動),日本小说家真梨幸子(日语:真梨幸子)创作的小说,2008年12月由德间书店出版单行本,2011年发行文库本并创下50万本销量,造成话题。2012年,发行续集《杀人鬼藤子的真实:Interview in Cell》。2015年,由Hulu翻拍为6集真人版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