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敏感时刻,一名印度军官在中印边境地区“阵亡”了。

反正在印度社交媒体上,说什么的都有。一些印度人还很绘声绘色,说他是在最新的中印对抗中战死的,因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多少多少号烈士。以至于他母亲在他葬礼上悲伤告别照片,都被渲染得特别悲壮。

考虑到当前的中印边境形势,还真别说,看一些印度网友的反应,还信以为真了。

但真相呢?

真相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尤其是在一些印度人嘴里。

看了多家正经印度媒体,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1,这确实是一名印度军官,名叫塔帕(Dikshant Thapa),军衔是上尉,他就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应该距班公湖不远。

2,事件发生在8月30日,当时军方准备将一辆步兵战车搬上拖车,但不知什么原因,突然被一辆民用汽车撞翻了。

3,应该是正在现场指挥的上尉塔帕,就被掉下的战车砸中,当场伤重身亡。

看到了吧,确实是在边境“身亡”,但与中国士兵、与中国军车没一毛钱的关系,完全是被印度自家军车砸死的。

如果说一定要跟中国有关系,那就是在这个苦寒之地,如果不是印度一定要不断增兵,这名军官应该也不至于失去还很年轻的生命。

昨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华春莹就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印度媒体对于印军向中印边境地区增兵有很多报道。如果属实,印方举动是与中印两国人民希望和平相处、保持中印关系良好、稳定、健康发展的愿望不符的。希望印方重视中方关切,为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以及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切实努力。

真的是语重心长!

可能华姐姐也是看到了印度的这出悲剧吧。

增兵,增兵,印度你看,就出了这样的悲剧!

资料照片,拉达克地区印军士兵

(二)

印度一些人信以为真,还跟边境局势突然恶化,有着莫大的关系。

8月31日,平常表态不多的我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突然发声指出:

  8月31日,印军破坏前期双方多层级会谈会晤达成的共识,在班公湖南岸、热钦山口附近再次非法越线占控,公然挑衅,造成边境局势紧张。印方此举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严重破坏中印边境地区和平稳定,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中方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我们严正要求印方,立即撤回非法越线占控兵力,严格管控和约束一线部队,切实遵守承诺,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中国军队正采取必要应对措施,并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坚决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和边境地区和平稳定。

第二天,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官网的一则问答中,有记者提问:印军在班公湖以南地区多个地点越过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请问中方有何评论?

中国驻印度使馆发言人嵇蓉参赞,在复述了张水利大校的部分内容后,最后还加了“三个立即”:

  中方已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印方严格管控和约束一线部队,切实遵守承诺,
  立即停止一切挑衅行为,
  立即撤回非法越线人员,
  立即停止任何导致局势升级和复杂化的举动。

而且,看到有英国媒体也报道,就在8月31日清晨,印度越线占据了一个中国营地。

那不管印度方面怎么辩解,事实应该也很清楚了:确实是印度在挑衅,越过了实际控制线。

树欲静而风不止,印度还是想着搞点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事情,连在一起,怎么看?

老规矩,就说粗浅三点吧:

1,印度看来真没吸取教训。

6月份爆发流血冲突后,边境局势稍微缓和了两个月,但现在,印度又开始小动作了。看到社交媒体上,有印度人还很洋洋自得:现在的印度军队,已深入中国控制区4公里。这不是不打自招嘛。印度国内现在的形势,外界也很清楚,边境生点事,不外乎多占点小便宜,转嫁一下国内矛盾,争取在谈判中多获得一些筹码。

2,中国确实够理性够克制。

看到正在海外出访的王毅,有段话说得非常诚恳:我们不会主动采取使事态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当然我们也要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态度,其实很清楚,我们真不愿意与印度为敌,更不可能主动去刺激印度。但印度,你也真别这样总是得寸进尺呵。

3,印度确实要冷静要拎得清。

上尉塔帕之死,肯定有偶然性,但在敏感时期敏感地带,军官都能被自家战车砸死,偶然性中有必然性,从某种程度更说明,印军的指挥协调存在重大疏漏。可以100%肯定,塔帕之后,印度还会有新的塔帕。总感觉印度有时太拎不清,对方一克制,就自以为很得意,总想多占点小便宜;但对方较真起来,印度肯定又没趣,又会碰一鼻子灰。

唉,印度啊印度,你这又是何苦呢?

延伸阅读

美国专家:印度鼓吹“对中国强硬”,但陆军根本不可能取胜

在最近的中印边境紧张对峙中,尽管印度国内频繁鼓吹“对中国强硬”,但美国斯坦福大学沃尔特·肖恩斯坦亚太研究中心的南亚研究专家却对此泼了一盆冷水。该中心发表的论文显示,印度陆军存在结构性矛盾,并且缺乏“制胜学说”,这将导致印度陆军在可能动用武力时面临两难选择。

印度“The print”网站8月31日称,斯坦福大学发表的最新论文显示,印度陆军的传统军事学说让其军事战略在“拉达克式冲突”中无法发挥作用。报道称,地面部队主导着印度的军事战略。自从独立以来,印度已在动荡的北部陆地边境地区打了5场战争。印度陆军在军事预算中占了很大比重,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目前占军费的57%(空军占23%,海军占14%)。同时,印度陆军在总兵力中所占比重更大,达到85%(空军为9%,海军为4%),但“似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印度陆军乃至整个印度之前的防务政策都以一种进攻学说为主导。该学说的“制胜理论”是基于惩罚的威慑逻辑——印度威胁进行代价高昂的报复,用于阻止敌人的侵略。所谓“惩罚”的成本通常是夺取敌人领土,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研究认为,这种进攻学说在印度之前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进行过实践。但印度于1999年在卡吉尔地区与巴基斯坦爆发冲突后的20年中,三大战略趋势从根本上改变了印度的安全环境:“核威慑使大规模常规战争不可能发生;中国的军事力量和魄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激进的新技术重新定义了先进军队。而印度的安全政策没有跟上步伐”。

报道称,鉴于印度北部边境的军事力量处于平衡状态,印度无法在战场上果断击败巴基斯坦或中国。“如果没有能力让对手付出高昂的代价,印度的军事学说就无法威慑对手——中国或巴基斯坦都有承受冲突代价的重大决心”。如果印度继续追求发动大规模、进攻性的军事选择,则会“增加敌人武装升级甚至是核反应的风险”。

该论文称,印度陆军缺乏阻止或打败现代信息时代对手的关键能力,尤其是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功能,无法将传感器、发射平台、远程武器和通信系统融合到一起,并缺乏联合威慑和战斗的组织架构。论文的结论是,印度陆军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符合时代的制胜理论,使印军难以有效威慑并在必要时展开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