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京人的盾牌

盾牌具体是什么时间出现的,至今已经无法考证了。不过据说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盾牌,当时被称作"干",山海经中所描绘的刑天也曾经手持斧与干作战。现在可知的是,商周时期就已经将盾牌广泛装配至军队中了,随后一直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之中不曾退出。

黄帝画像

在冷兵器时代,人们一旦被锐器劈砍或刺杀就会出现外伤伤口。由于医疗水平低下,很容易就会感染进而危及生命,这也是古代战争中为什么许多士兵没有阵亡在战场上,而是亡命于伤兵营中的原因。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们急需一种能够起到良好防御的护具,盾牌因此应运而生。

其实不难理解,自从战争出现以来,盾牌就应当随之很快出现了。在经历了十分漫长的时间后,盾牌依然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从未被历史所淘汰。如现今的防暴警察手中就大多装备着轻型防爆盾;在一些小规模战场上,士兵往往会手持盾牌向前冲锋,为自己及身后的队友提供最有效的防护措施。种种因素都表明,盾牌不仅重要,也不会被历史所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持盾的刑天

为了满足战争需求,进而出现了早期廉价的盾牌

早期的盾牌主要是以木头或皮革为原材料制成,木质的则更多一些,毕竟木材相较起皮革来说更加廉价且容易获得。人们将木头打磨或切割成长方形,或者是制作成上宽下窄的盾牌,这主要是因为上半身的面积较大,所以更需要宽阔的盾牌来进行防护。即便是将盾牌制作成上窄下宽,在不考虑防护效果的情况下,连对盾牌进行准确操控都很难完成。

上宽下窄的盾牌

盾牌刚一面世就收获了不错的效果,不仅能够防御绝大多数的远距离武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格挡冷兵器的杀伤,对此《韩非子·难二》中曾有记载:

"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乃去盾、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

从上述史料中可以看出,早期的盾牌在面对弓箭手时已经产生了很好的防御效果。虽然当时的盾牌相对简陋,但是弓箭同样简陋,无法造成更大的穿透力和伤害,所以二者在对抗时还是盾牌稍胜一筹。但是,此时的盾牌在面对冷兵器近距离刺杀时仍然不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不过这已经是这一时期的极限了。

前言已经提到,人们需要有一种甚至更多的护具来保护自己在战场上的生命安全。想必当时的人们一定想要制造类似头盔、胸甲等等的护具,但是受生产水平限制,这也只能够存在于想象之中,毕竟当时的锻造工艺没有办法打造出适合头部或其他肢体轮廓的护具。不过,盾牌就可以绕过这些技术上的劣势,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所以盾牌便先于其他护具面世了。

促使盾牌出现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弓箭的出现和被普遍列装部队。弓箭的杀伤力主要来自于箭头,虽然早期的箭头以石料磨制而成,并不锋利且射程较近,但是一旦命中仍然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杀伤。如果射中要害部位更是会一命呜呼。当面对箭雨时,士兵们更是只能闭上双眼等待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了。而盾牌,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结果的出现,而且还能够极大减少战斗伤员,这便是盾牌被创造出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持盾的士兵

逐渐被历朝历代所重视

虽然盾牌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不过记录当时情况的史料实在过于匮乏,在周代时,盾牌就已经受到了重视,周王朝甚至专门设置了负责看守盾牌的官职。对此,《周礼·夏官司马·虎贲氏》中曾有相关记载:

"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及授兵,従司马之法以颁之,及其受兵输,亦如之。···司戈盾掌戈盾之物而颁之。祭祀,授旅贲殳,故士戈盾。授舞者兵,亦如之。军旅、会同,授贰车戈盾,建乘车之戈盾,授旅贲及虎士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使箭矢获得更大冲击力的弓

从上述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周王朝将司兵、司戈盾、司弓矢三种官职并列而述,应当是意味着三者之间在当时存在着莫大的关联。况且材料中提到了祭祀二字,证明当时的盾牌还有着礼器的功能。既然身兼礼器的属性,那么这种盾牌的表面自然会被涂满各种用于祭祀的花纹,同时也能够看出盾牌在当时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依然使用木制或皮制的盾牌,不过此时的盾牌样式较先前发生了较大改变。首先便是多数盾牌的表面会被涂上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木头腐烂或被虫蛀,同时也可以让盾牌变得更加美观。

装备盾牌的魏武卒

防护效果超过普通护具装备

盾牌之所以被大量使用的另一个原因,便是防护效果要较其他护具更加优越。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终于可以按照人体轮廓打造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甲胄和头盔。起初这些甲胄的材料强度非常低下,根本起不到多么良好的防御效果。

秦汉之际的甲胄多以皮革、铁片为原材料,并将其制成一个又一个小铁片并钻孔连接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延长甲胄的使用年限。蒋文孝在《中华第一石甲胄——秦始皇陵石甲胄出土纪略》中提到了更为详尽的数据:

"人甲一般由领、肩、前后身、腰、左右披膊构成。甲片形状有长方形、方形、梯形、鱼鳞形等。甲片表面微微向外鼓起,形成一定的弧度,甲片长3.5—10厘米,厚0.2—1.1厘米。各边缘钻有穿连用的圆孔,边棱及叠压处各个角均经打磨光滑,甲片之间以扃铜丝相互连缀,形成一幅完整的铠甲。原铜丝多已断裂腐朽不可用。"

秦代所使用的甲胄

在当时那个没有防锈技术的年代,甲胄非常容易在雨天或南方的潮湿天气中生锈或沤烂,这时就可以将损坏的部分取下替换上新的铁片或皮片即可。这种甲胄的防御能力仅仅限于近身格斗时躲避敌人的一些力道较轻的攻击,但一旦遇到冷兵器的刺击和大力道的砍杀时,则变得毫无意义。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渐渐抛弃了皮甲,转而使用更为厚实的纯金属铠甲。同时还出现了一些要害部位的防具,比如护心镜、护腿、护腕等等,这些护具都能够在近身格斗时减少士兵受到的创伤。不过,由于采用了纯金属制成的铠甲,重量自然会更大,这也会使使用者的动作变得更加迟缓。

简单举例,一个轻步兵在面对一个重装步兵时,轻步兵可能会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两次刺杀或劈砍,但重步兵只能够完成一次,这无疑会让重步兵在战场上失去主动权。

防护力得到大幅提升的金属甲胄

不仅如此,虽然甲胄的厚度和材料都得到了加强,但在面对弓箭时依然是苍白无力的。更多情况下,甲胄只能够抵御一些远距离射来的流矢,或者避免箭头不会刺入身体过深的位置。在面对一些动能较大的箭矢时,甲胄基本上没有任何防御的能力。

再让我们看看盾牌,盾牌则可以更加有效的防御弓箭带来的杀伤,并能够给予持盾者最大的防护面积。在两军对阵时,双方弓箭手通常会进行几轮齐射,造成的剑雨无疑会给敌方阵型前列的士兵带来严重杀伤。如果装备了盾牌的话,就可以使盾牌兵相互靠拢从而形成一堵盾墙,从而起到良好的防御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型盾牌

如果舍弃盾牌而只强化甲胄和头盔的防御力的话,这样可行吗?答案是并不可行,二者被创造出来的起点就各不相同,而且防御机制也基本不相同。在笔者看来,古代战争中使用甲胄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士兵防御一些能够引发感染的轻伤。同时,在面对敌人力道较轻的砍杀时,甲胄也能够提供一些较为可观的防御性能。

不过甲胄的意义则更多是为了在敌人抢占先机完成刺杀或劈砍后,披甲者还能够拥有立刻反击的机会。试想一下,即便持刀者用较轻的力道伤及未披甲者的肩膀、膝盖或手腕等部位时,依然会导致战斗力的减弱甚至丧失,在接下来的近身格斗过程中自然处于劣势。但是如果被甲胄所挡,那么就依然可以及时予以还击,极大提升了士兵近身格斗过程中的生存概率。

今人复原的古代重甲

而盾牌被制造出来主要是为了防御弓箭手的射杀,而且持盾者只要使用的盾牌足够宽大,就可以将自己完全处于防护面积之后,根本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不过,盾牌也不仅仅是只能够防御箭矢,在近身格斗时依然有着不错的实用性。

古代近身格斗使用的轻型盾牌可以单手进行持握,在面对敌人的劈砍时就可以起到不错的格挡效果,随后就可以立刻将自己的战斗姿态进行转换,从而以被动转化为主动出击。所以说,盾牌不仅能够抵御远距离攻击,在近距离格斗时依然能够发挥出不错的效果,这才会被历朝历代的军队所广泛采用。

轻步兵所使用的小型盾牌

古代盾牌与现代盾牌的对比

即便是在现代,盾牌也仍然没有被遗弃,而是被加以改进使其性能更加优越。由于冷兵器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现代盾牌主要还是考虑防御热兵器带来的冲击,而并非只需要单一考虑弓箭或其他锐利的冷兵器所带来的伤害。不过,这并不代表防御冷兵器的盾牌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如今的警用防爆盾牌主要就是为了防御冷兵器的冲击。

现代盾牌由于现代科技和制造工艺水平已经远胜古代,所以在为盾牌选择材料时则有了更多选择,更多坚固、轻便的材料被用如今的盾牌之上,比如聚碳酸、PC材料,玻璃钢等。不同于古代盾牌的另一点是,现代盾牌已经可以做到透明化,使持盾者可以在盾牌后看清正前方的情况,而这是古代盾牌根本无法达到的。

现代防爆盾牌

现代防爆盾牌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警用,一种为军用。警用盾牌能够有效抵御冷兵器的攻击,并可以给持盾者带来优良的防护。同时其重量应当属盾牌中最轻的,所以在使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不会因长时间持盾而带来严重的疲劳感。淮北市公安局警察训练支队副支队长张建在《浅议防暴盾牌在暴力警情中的实战应用》一文中曾提到这样一组数据:

"警用防暴盾牌是用于防御伤害性打击的装备,具有抗击打、防穿刺等功能。据专家研究,其盾体能承受147焦耳动能的冲击,冲击后盾体受力点不应有穿洞或在该点半径50毫米外发生破裂;盾体用标准试验刀具,以20焦耳动能、垂直方向的穿刺时,刀尖不能透过盾体。"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警用盾牌在防御冷兵器时有着相当出色的效果。不过在面对更大的冲击当量时,就需要防护力级别更高的军用盾牌了。

无论是警用盾牌还是军用盾牌,其重量和防护程度都要远远超过古代的各种轻型和重型盾牌。而且古代盾牌大多以金属制成,在潮湿天气下很容易出现生锈的情况,防护力自然大打折扣。再加上金属盾牌重量过大,会给士兵带来严重的行军负担。即便是轻型盾牌,也会让士兵在使用的过程中因长时间举起而感到疲劳,对战斗力将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无论是古代盾牌还是现代盾牌,都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并对持盾者形成最大的保护,这便是盾牌所存在的意义了。

现代军用盾牌

结语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将盾牌视为一种重要的防御武器并加以使用。在中国古代战争中,除非参战方并非正规部队(如辅助部队,后勤部队),否则一定会在战场上使用盾牌。盾牌不仅能够给予士兵们最好的防护,抵御弓箭或冷兵器的攻击,甚至还能抵御一些轻骑兵的冲锋。虽然在防御骑兵的冲击时效果并不是很好,但至少要好过用肉体直接去抵御这种伤害。而同为重要护具的甲胄,在面对骑兵时防御效果甚至还不如盾牌。

不过,盾牌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防御器械,实际上也有着一些重大缺陷,有时还可能成为作战过程中的累赘。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防护力,那么就必然要加厚盾牌的厚度,重量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这对士兵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两军在对垒之时,前排的盾牌兵基本上只能够双手持盾,没有同步持盾持械的机会。

而轻型步兵虽然可以做到左手持盾、右手持械,但是单手持械所能够进行劈砍、刺杀的力道却远远不及双手持械。当轻步兵在面临身着重甲的对手时,如果需要他以重击的方式给予敌人最大的杀伤,那么此时的盾牌便会成为累赘,甚至会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反噬效果。所以说,盾牌从来都不是一个无懈可击的防御护具,只不过是因为能够提供更多方面的防护,再加上生产起来的成本非常低廉,所以才会被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韩非子·难二》

2.《周礼·夏官司马·虎贲氏》

3.《中华第一石甲胄——秦始皇陵石甲胄出土纪略》,蒋文孝著

4.《浅议防暴盾牌在暴力警情中的实战应用》,张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