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大家讲坛——大学与当代学术”系列第一讲《一流学术团队是怎样炼成的——中山大学中国戏曲研究团队三代学人对谈》,在广州学而优书店新港店举行。该讲座,是南都读书俱乐部会员的线下系列活动之一,由南都进行了全程的线上直播,受到现场及线上观众的热烈追捧。

对于一般人而言,高等院校的学术团队及学术项目有堂奥幽深、高不可攀的感觉。为了让学术研究的魅力及其成果进入大众视野,并展示广东高校学术团队的实力,南都读书俱乐部联手广州学而优书店、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发起主办了“大学与当代学术”系列学者对谈项目。

中山大学“中国戏曲研究团队”,是著名学者王季思创设的、老中青结合的学术群体,在中国戏曲研究这一领域作出了出色成绩。

王季思(1906-1996),名王起,字季思。1925年考入东南大学中文系,师从词曲大师吴梅。上世纪40年代在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任教,潜心于元杂剧和中国文学史的研究。1948年夏,调任中山大学教授,历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西厢记校注》《桃花扇校注》《王季思诗词录》《玉轮轩曲论》《玉轮轩古典文学论集》等,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专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王季思(右)与黄天骥在中大

王季思先生是中大戏曲研究团队第一代学人的代表,而参加《一流学术团队是怎样炼成的——中山大学中国戏曲研究团队三代学人对谈》活动的三位嘉宾,则是这个团队薪火相传后面几代学者的代表,包括黄天骥教授、黄仕忠教授和徐巧越博士。

黄天骥教授,1935年生,广州人。195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及国务院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著作有《黄天骥文集》十五卷等。

黄仕忠教授,1960年生,浙江诸暨人。1989年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王季思、黄天骥教授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

徐巧越,1991年生,广州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历史系博士后。

黄天骥教授强调,中山大学中文系的戏曲团队,是研究和教育的团队,既是出于研究的需要,又是出于教育的需要。王季思先生提出,不仅要做好研究,还要带好学生。黄天骥回忆说,当年由王季思先生主编《中国戏曲选》,他自己参与其中。当王先生赴北京出差,他就天天到王先生的家里“上班”,一上就上了两三年之久。当时王季思先生曾开玩笑说:“黄天骥屁股尖,坐不住,要把他的屁股磨平。”黄天骥现在感慨说,正是那两三年的时间里,自己真的在工作中“把屁股磨平了”,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基础。

据黄天骥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大中文系第一次招收研究生时,有180个人报考,最后只录取了五个人。黄天骥是1985成为博士生导师的,那时,他就和自己的老师王季思先生一起带博士生,共同栽培教育学生。王先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悉心指点。黄天骥特别强调说,学术传统,不只是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品德、智慧的传承。

讲座现场

上世纪80年代,《全元戏曲》的大型编纂项目使得中大戏曲研究团队得以实现“老中青结合”:13名教师,外加研究生,组成了一支坚实的学术团队。《全元戏曲》成书12卷,达600多万字,历时15年才全部出版,它的编纂完成是古典文学领域的一大盛事。出版时,王季思先生已去世了。而在他生前,在看《全元戏曲》稿子时,虽然是大热天,他还坚持戴口罩,因为他已是八十几岁的老人,怕自己会流口水,污染了稿子。

黄天骥教授说,中大戏曲研究团队,不是一个教授带一个学生那样开展教学,而是中文系所有老师、研究生在一起上课,大家都参与其中。他说,“转益多师”才是最聪明的做法,他也一直坚持这一原则,“不分彼此”。他说,要做到这一步,其实并不容易,这多亏有了王季思先生的榜样在。三十多年的传统能传承下来,很不容易。

以前有人问黄天骥教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他就回答对方:一,要爱国;二,会反对我的意见。也就是说,学生要有胆量反对老师的学术看法。黄天骥说,现在很有成绩的学者康保成、黄仕忠等,当年都曾在学术上提出反对他的意见,这很好。他认为,学术就是要有论辩,他开玩笑地说:“如果一代不如一代,那不是九斤老太了吗?”他还说:“王季思先生如果有错误,我也敢批评。”在现场的王季思先生后人、中山大学教授王则柯先生当即表示:“他只听你的。”现场观众都大笑。

黄仕忠教授在讲座中概述了中大戏曲学术团队目前的工作及成果。他表示,大型总集《全明戏曲》的杂剧部分十册,已经快问世了。其余部分,也已整理完毕,等待正式出版。黄天骥教授说,《全明戏曲》是比《全元戏曲》更“难搞”的项目,校点工作经常会把他“考倒”,有时候,为了一段,搞一上午不出奇,“烦得要死”。可见其难度。

黄仕忠教授表示,为了编《全明戏曲》,他在全世界范围内找版本,希望能把戏曲文献工作做好,最终“把冷门做成热门”。

这次讲座,反响热烈。今后南都读者俱乐部将在广州继续推出类似活动。

点击观看现场视频:

中山大学“中国戏曲研究团队”三代学人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