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无私的一面。

他修建工程浩大的阿房宫、始皇陵和咸阳附近望不到尽头的宫殿群,征发了整整七十万人做这些事,全是为了一己之私,是为了自己的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有人在陨石上刻了“始皇死,天下分”这几个字,他让居住在陨石坠落处附近的百姓全都丧命;拿下赵国后,他亲自前往赵国都城邯郸,那是他母亲赵姬生活过的地方,所有与赵姬有怨之人,即便是只与赵姬有过口舌之争,他全部都给处死了。

这些都是秦始皇自私的一面,历史上少有与他地位相同的人,会去做这种事。

而秦始皇做过的无私之事,则是历史上所有的皇帝都做不到的。

废封建,兴郡县

秦朝统一后,大臣们对封建、郡县的确立有了一次争议,大部分大臣都认为,燕国、齐国、楚国之地实力强劲,且离咸阳太远,所以朝廷无法有力地控制这些地方,这些地方的残余贵族势力很有可能会掀起一场针对秦朝的反叛。所以他们建议秦始皇分封天下,把有才能的兄弟或者子侄分封到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反叛的势头就将被死死地压住。

秦始皇拒绝了这项建议,因为他经历过战国时期的乱世,他亲眼见过诸侯们为了扩张土地而不顾百姓的安危,发动接连不乱的战争,让百姓饱受战火的荼毒,让整个天下都不得安宁。

秦始皇之所以要苦心费力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就是为了彻底结束这场乱世。他认为,战国时期的乱局就是源于周朝的分封制,周天子的权势逐渐没落,土地广阔的诸侯逐渐崛起,他们肆意征伐,让战火愈烧愈大。如果秦朝再用分封制,就是走周朝那失败的老路,天下将迎来第二次战国时代,又将经历数百年都无法平息的战火。

所以秦始皇坚定地在全国范围推行了郡县制,秦始皇的兄弟子侄们一块封地都没有,除了能领到较高的工资,与平民百姓没别的区别,更别谈什么特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分封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秦末天下大乱之初,赵高蒙蔽秦二世,导致朝廷消极平乱,给了陈胜等人可乘之机。如果秦始皇当年在楚国分封了强力的诸侯,陈胜等人必定兴不起风浪。

刘邦统一后,将天下大半的土地分封给了刘氏人。刘濞成为吴王,刘肥成为齐王,刘建成为燕王……边远地区都有诸侯王坐镇,即便是有在世陈胜出来,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又有,汉初诸吕之乱时,刘氏险些失了江山,若不是有诸侯王的支持,恐怕汉朝早已改姓。

秦朝不得民心的一大原因,是因为除秦国以外的其他地方的人,只认六国王室后裔是自己的君主,他们将秦朝看作让自己国破家亡的征服者。王朝建立之初,自然是不能立刻得到民心的,但只要熬过最初的时期,就能逐渐然民心安定下来,可惜秦朝并没有熬过。

坚定统一之业

秦朝统一后,没有像汉朝一样对强大的蛮夷采取和亲政策,而是对他们绝不姑息。

秦始皇先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攻打匈奴,杀死十万匈奴人,开拓了700里的河南地。又令他在边境驻扎起来,开始了修建长城的浩大工程。

据学者推测,秦朝时中国南方的百越族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个联盟,或是出现了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西瓯国,直接威胁到了秦朝南方的安全,所以秦始皇不得不与其开战。秦朝统一六国也只花了十年时间,一路顺风顺水如神兵天降一般;而攻打西瓯国为首的百越,秦朝可能累计共出动了110万的兵力,在战场上有20万将士失去生命,这场战争共打了九年,直接拖垮了秦朝。

据湖南一些地方的地方县志记载,秦朝攻打百越共经历了三场战争。第一阶段秦朝出动了50万兵力,最初大胜,一路推进到今广州附近;第二阶段西瓯的一个著名将领重新整合了残兵败将,与秦军决战,此次秦军被击溃,在战场上留下了20万将士的尸体,所有军队退回了今湖南南部就地驻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阶段,秦始皇征集了50万半农半兵的屯戍军,令他们在湖南以南开垦。又征调了20万主力军补充进之前的主力部队,此次秦军一路高歌猛进,直接击垮了西瓯国,开辟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三个郡。

据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和大臣主父偃的奏折所引证的秦朝与百越的战事可知,由于秦军都是北方人,无法适应南方燥湿的气候,军中传染病盛行,还未开战就已经损兵折将;且在秦始皇令人修建灵渠这条水道之前,由于岭南多山少路,后勤运输成了大难题,所有物资都由征调来的农民用牛车拉,山高路远,不仅苦了后勤部队,更苦了前方的作战部队。

百越人熟悉地形,又没有聚居的习惯,秦军一到他们的主力就躲进深山,秦军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只能找开阔地就地垦田驻扎。传染病因此盛行而无法抑制,百越人也常来突袭。

拖垮秦朝的是浩大的长城工程与秦-百越之战,修建长城长城是为了保护北方边境,攻打百越是为了拱卫南方边境。

刘邦统一的只是中原地带,秦始皇打下的百越在当时又脱离了中国,而刘邦、刘盈、吕雉、刘恒、刘启五代汉朝统治者都没有重新收复这里,一直到汉武帝时期,这里才重新成为了中国的领土。

其实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人很像,他们都与匈奴开战,都收复了百越,他们开启的战争都拖垮自己的王朝。秦始皇拖垮了秦朝,汉武帝晚期汉朝共损失一半人口,都造成了天下动荡、海内虚耗的局面。这两人认为:“舍我其谁”,这些艰难之事我若不做,拖到后世可能会成为大麻烦。

所以他们不惜耗费国力、背负骂名,都要完成这些伟业,例如:秦二世能打得过匈奴和百越吗?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那样的人能打得过匈奴和百越吗?也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能做到了,他们也只好在自己这一代就把所有麻烦事处理好,不能再往后拖,否则必会成为后世之大患。于是他们费尽全力也要完成,于是秦朝和汉朝也因攘除外患的战争陷入了衰落,于是秦朝末年有陈胜吴广的起义,所以汉武帝晚年函谷关以东全陷入了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