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宝妈们,如果让你选择你会让你的孩子在农村读书还是城里读书”

妈妈群里一位妈妈提问。

毫无疑问的回答,大家一致说"当然是在城里了"

于是这位妈妈开始吐槽,自己和老公在城里工作,孩子一直是婆婆在农村老家带着。孩子该到了入学年纪了,她想把孩子接到城里来,让孩子在爸爸妈妈身边,而且城里的教育相对来说比农村的好一点。

可是婆婆不干呢,且不说不愿意来城里,她认为孩子在农村一样能学好,自己的儿子当年也是从农村学校毕业,直到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才留在城里的。农村的学校一样也能教育好孩子。儿子儿媳给老人讲道理,劝说,老人就是认为没有必要去城里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给这位妈妈说不用管老人的意见,直接带孩子到城里来,直接送上学就完了,还用得着这么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吗?

也有人说还是和老人说明,孩子是自己的,自己做主,强硬点,让孩子享受好的教育,是孩子父母的事情,其他人的意见不重要。不是和老人商量,而是通知老人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无需发表其他意见。

大家众说纷纭,总之,一个意思,孩子必须到城里读书。

这时另外一个妈妈说了自己去年经历的一场家庭战争。

她说自己家也是这种情况,他们夫妻二人工作忙,多半时间公婆在乡下照顾孩子。孩子马上上幼儿园了,她和老公在城里买了房,小区里就有配套幼儿园,想把孩子接过来上学。

回乡下和公婆说了之后,公公说自己不愿意去城里,要孩子去城里上学可以,你们自己带去。婆婆说,不行,农村的幼儿园还便宜,有校车接送,也方便着呢。再说了,幼儿园能学什么东西呢,还是去了玩嘛,完全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去城里上幼儿园。

他们夫妻二人都给孩子在城里幼儿园报名了,当然不会妥协。两人坚决要带孩子去城里上幼儿园,但是无论怎么对比,城乡的教育条件,家庭教育,孩子需要父母之类的话,说了很多遍,婆婆就是不松口。

固执的婆婆最后说,你们带孩子去城里吧,别回来了,孩子是你们的,你们自己带去。本来 是想着帮你们分担点,帮你们带带孩子,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了。你们自己要去城里读书,自己带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孩子眼泪啪嚓的离开了爷爷奶奶家,一家三口回城里了。孩子刚开始来城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还不太适应。而且一来就直接上幼儿园,需要适应新环境,孩子变得爱哭闹,动不动就哭着要爷爷奶奶。可是老人呢,还生着一肚子气,怎么可能来城里。夫妻两人是各种哄,各种劝。

经历了一段艰难的熟悉阶段,孩子慢慢适应了。这个过程是很辛苦的,妈妈要和孩子亲子链接重新开始。

小区的幼儿园是双语幼儿园,孩子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每天回来和爸爸妈妈交流,说自己一天中遇到的开心的事情。

假期回爷爷奶奶家,和乡下的小朋友一对比,奶奶无比自豪,逢人就夸自己孙子,在城里上学就是不一样。在城里学会的东西可多了,说话有逻辑,词汇量也特别多,见识也多,说了很多东西,农村的孩子压根都不知道。

现在公婆也愿意来城里帮助他们带孩子了,一家人现在和和美美的生活在一起,别提有多高兴了。回想当初,婆婆那么决绝,不帮忙带孩子,自己工作又带孩子,生活虽苦,但是自己的坚持,孩子现在的表现,让婆婆心服口服,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到底是让孩子在农村读书还是去城里读书呢?

在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三个农村小孩,小学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准备上初中的时候,三位家长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一位小孩继续留在农村读书,一位小孩去了他们市里读书,另一位跟随父母去了省会城市读书。

在农村读书的孩子,成绩依然很好,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在市里的孩子成绩也不差,成绩在中上水平,在省会城市读书的孩子,成绩每次都在班级靠后的位置。

就这样三个孩子在各自的学校读书学习,一直到高考。虽然三位孩子都考上了大学,但是高考成绩出来,省会城市的孩子成绩考的最多,其次是市里的孩子。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不是说农村的孩子必须去大城市读书,而是说,如果可以选择,那就选择去好的环境去学习。并不是三个孩子的智商有多少差别,而是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事物不同。选择好的教育环境,教育认知,学习环境都不同。

前几天一位去支教的朋友回来和我聊天,感叹教育问题。她说城里的孩子,考试95分都算不及格,而农村的孩子,还在为60分及格而欢呼。城里的孩子感叹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农村的孩子还无知无畏。当中考一过,很多都考不上高中了,不能复读,一部分就读职业学校去学一技之长,而一部分只能走向社会。

她说,城里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各种特长技能,农村的孩子,唯一的学习就是文化知识。而且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和城里的孩子无法相提并论。

好的学习环境确实能够改变一个人,一个人身处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所在圈层能达到的的平均高度,如果环境不好,从中突破出来、幸存上岸需要很多认知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确实是最有发言权的,如果和公婆协商不一致,也不要大动干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针对老人的疑虑,给老人讲清楚,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相信老人明白了,就不会反对,而是坚定的支持了。

孟母都能三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条件去接受好的教育环境,为何不去呢?有的选择为什么不选择好一点的呢?大家都希望孩子将来更优秀,那么老人是没有理由去阻挡,对吧?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