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蔡可心 通讯员丛瑜报道)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途径,总结出了因地制宜、唯才所宜的“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有效破解了农村高端人才短缺的难题,成功吸引了大批高端人才快速聚集,将乡村这片“人才洼地”打造成为“人才高地”,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引”字上下功夫,打好人才集聚组合拳。依托特色产业聚人才。威海市特色农业、海洋资源丰富,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专班牵头作用,联合多部门举办“海洋发展座谈会”“海洋产业高层次人才对接洽谈会”“互联网赋能乡村振兴专家行”等一系列活动,组建了威海市海洋发展院士(专家)顾问团,积极对接各类涉农涉海高端人才,引进了管华诗、包振民、束怀瑞、赵法箴等12名院士,以及意大利库特·沃斯、法国皮埃尔等20多名外国专家,帮助好当家、长青海洋、台依湖等多家威海乡村企业,走出了以特色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特色产业的发展之路。盘活生态资源引人才。以威海市大力推进“精致城市”建设为契机,吸聚“首席专家”来威发展。通过引进李久太、刘大亮等一批高端人才作为“首席专家”,与初家村、顾家村等示范村结成对子,打造了以“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歌舞影媒”为主题的20多个特色村落,吸引社会资本2亿多元,流转闲置房屋400多栋,重点打造了“文化小村”“产业小村”等乡村品牌。用好人脉资源揽人才。积极与威海籍在外优秀企业家、高校毕业生(留学生)等各类人才建立联系,引进了泰山学者袁黎明、留学回国博士王政、回乡创业大学生姜云鹏等一批首席专家扎根乡村。通过引进祝旦璞、宋楠等威海籍优秀企业家回乡创业,打造了“樱聚缘”“悦多果业”等知名品牌。

在“用”字上求突破,促进新农村多元发展。全方位发挥首席专家作用,把专家的智力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农业产业持续壮大。鼓励支持首席专家牵头或参与创办富民产业,打造了张家产镇西洋参、沙柳村西红柿、西字城村猕猴桃、于家口村葡萄等几十个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充分发挥在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中的桥头堡作用,共建“中韩农业科技示范园”“中韩(威海)农业交流合作中心”,引进了韩国农业专家金琓洙等一批首席专家,打造了精致农业威海范例。乡村治理显著提升。首席专家作为结对村的“新村民”,以“特邀村委委员”的身份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治理提档升级。慈口观特色民宿创办者陈本刚、毕克官美术馆发起者闫传明等一批首席专家吃住在村,主动参与村级治理、集体决策,为村庄发展出点子、想办法。人才培育实现裂变。通过实施“威海鲁菜师傅”技能提升培训工程,广泛开展“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直通车”“精准扶贫培训直通车”“乡村振兴专家大讲堂”等活动,发挥于日芬等一批首席专家领头雁作用,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脱贫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服”字上做文章,凝聚高端智力强磁场。通过做优服务,打造人才群体自发聚集“共生效应”。加强制度创新,确保持续发展。出台首席专家制度,建立了“引”“用”“管”“服”于一体的乡村人才政策支持体系。对获评特优首席专家,给予5万元工作津贴;对入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新创办或参与创办农业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对首席专家申报人才项目给予重点倾斜支持等,从制度上彻底打消人才的各种顾虑。搭建载体平台,发挥专家作用。在全市打造了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40个重大工程、200个产业基地、18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个省级以上海洋牧场,为首席专家投身乡村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高校社会实践平台”等,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库保障。优化服务环境,营造温馨氛围。坚持从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环境入手,培育首席专家对乡村的情感认同。入选首席专家可以优先申领威海“英才卡”,享受人才公寓、子女入学、健康查体等相关绿色服务通道待遇。

下一步,威海市将按照多元化、宽领域、多渠道的选任原则,结合乡村优势,量身定制所需专家,并全力发起“新村民”计划,通过提升专家“被需要、被尊重、被信任”的获得感,强化其使命感。同时,整合各方资源,植根乡土、因地制宜搭建“人才驿站”等更多创新创业服务载体,让各类专家在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