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英语应该踢出高考的讨论越来越多,网红教授郑强就在演讲中:”外语耗尽了我们中国多少青年学生宝贵的时光“,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英语进入了小学,刚开始是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后来有的学校竟然从小学1年级就开始学英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语进入学校的历史原因19世纪中叶,随着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到来,西方列强英语国家进入中国社会,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将中国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语开始在中国的商界、上流社会及高等教育界开始流行。而英语之所以这么火,也是因为英语国家以前的殖民,所到之处,特有的本地语言被同化,造就了英语的特有地位。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同西方英语国家交流增多变得频繁,英语在中国的发展有小范围内,扩大到文化教育界、军事、政治等各个领域。建国后,我们同苏联的关系非常密切,学生学得多是俄语,后来同苏联的关系恶化改革开放后,中国同西方国家交往更加密切。外资企业也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为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各阶段的学校开展了英语学科。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英语的发展达到了高潮。

英语现在面临的情况

随着英语学员越来越多,越来越低龄化,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英语,等到成年以后,才发现英语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没多大用处。看看我们的周围,从事英语相关工作的有多少?出国的有多少,能看懂英语电影的有多少?

而因为英语是主课,是考试必须有的科目,为了这个工具,我们失去了自己发展自己兴趣的时间,比如画画,比如:音乐等。

随着我们国力的强盛,虽在整个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但也在慢慢的追赶,再说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文献也不会堂而皇之的让我们翻译抄袭。我们同他们的交流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翻译工具越来越多,不存在沟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英语的考核从在于我们的方方面面,制约了我们个性化的发展。我们有好多的”天才“因此而消失。清华大学画家陈丹青表示:“会画画的不会英语,考不上我的研究生;会英语的不会画画,虽然考上了我的研究生,但几乎没有画画的潜力,我无法教。”陈丹青说的情况其实很常见。学英语确实阻碍了很多有学术潜力的人走上学术道路。

英语何去何从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工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弃之不用,但也不应该如此的重视,我们可以将英语在小学作为副课或者不学,在初中阶段降低成和物理化学一样的地位。在高考中放到综合成绩里,让一大批语言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可以走进高等学府。将英语同、德语、俄语、法语等世界主流语言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大学主修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没有必要非要从1年级就开始。

如果一个国家强大了,市场足够大,技术足够先进,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去学,现在那些发达的国家不也是开始学汉语了吗?连那位讨厌中国的米国总统不也是让自己的外孙从小就学习汉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