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部某贫困县一中学新投入使用的校区再次引发舆论关注,该“豪华中学”目前大门紧锁,校门口标志性的4层 “鲤鱼跳龙门”水景喷泉及凉亭等设施正在被拆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新华视点刊发了一则报道《学校建漂亮点本无错,为何这所“豪华中学”让人困惑?》,该报道提到,2019年,位于陕西西南部的深度贫困县——镇安县刚刚脱贫摘帽,全县年财政收入不足2亿元,却花了7.1亿元修建了一所“豪华中学”,导致县城债台高筑。

学校将占地272亩,可容纳120多个教学班,6000余名学生,包含餐厅、超市、浴室、医务室、办公楼、教学楼、公寓楼、图书馆、校史馆、实验室、体育场、篮球场、排球场、游泳馆、停车场、招待所、锅炉房、乒乓球场、风雨操场、地下车库、污水处理站等主体建筑。气派的仿古牌坊式大门,4层喷泉水景,16尊石刻鲤鱼,学校西南角一处长约50米、落差15米左右的多级瀑布群上建有凉亭,四周有假山、水车、栈道、水景、石拱桥等。镇安中学筹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假山瀑布水景花费200余万元,并为此削平部分山体,建设防滑坡挡墙。全校附属工程绿化带、管网共计花费8000余万元。

但是新华视点报道,实际建设中,学校造价有所增加。学校负责人透露,目前投资已达7.1亿元,除了按概算需连续12年每年向银行还款5337万元以外,还有2亿元左右欠款。“将来县上拿钱还一部分,再想办法争取上级资金解决一部分。”

镇安县县长曾公开回应,项目的立项和筹资方式均符合政策规定,所有的手续都齐全。中学建得那么豪华确实没必要,可建好的喷泉凉亭火速拆掉,也让人觉得迷惑。

《中国新闻周刊》8月24日追访发现,镇安中学新校区大门紧锁,校门口标志性的4层“鲤鱼跳龙门”水景喷泉开始被拆除。学校侧门有数辆渣土车进出,一辆载满建筑工人的大巴车驶入校园。校园周边有警察执勤,不允许路人停留和拍照。除了喷泉外,瀑布群附近的凉亭也正在被拆除,然后移走。从镇安县教育脱贫办公室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该事件引发了中纪委关注,中纪委相关领导已在当地展开调查。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明确指出严禁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禁超标准建设豪华学校,每一笔教育经费都要用到关键处。

学校还在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餐厅4层设置了多个包间,红木铺地、座椅扎花、餐具讲究。更有校方资料显示,学校建的4栋教师公寓楼,其中104套为两室一厅一厨一卫,334套为一室一卫,所有公寓“席梦思、衣橱书柜、沙发桌椅、餐桌灶具、卫生洗浴、电视宽带一应俱全,可直接拎包入住”。而据当地教师称,大部分教师家在县城,并不会入住。

另外,行政办公楼的内部设施也颇为扎眼。一间挂有“副书记”门牌的办公室目测面积超过30平方米,一间挂有“课管处主任”标牌的办公室目测面积也在30平方米左右,明显超过《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中规定的“县级机关县级副职办公室面积不得超过24平方米”的标准。

正如中国青年报评论,相比于可供全校师生欣赏、休憩的喷泉凉亭,那些只能让领导来宾享受的豪华办公室、高级餐厅,才是亟待整改,而且可以通过整改省钱的地方。在这些细节上做文章,社会大众未必能看到,但是却可以带来实打实的效益。大拆喷泉凉亭,固然声势十足,可以当成应对社会舆论的挡箭牌,但却未必能带来实质上的好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懒政”呢?

新华报业网评论,此前舆论的焦点不在于学校能否建得豪华,而在于建设豪华学校的决策、程序合不合规,是有存在“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等现象。而根据此前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建这所中学是为了彻底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的问题。

我国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规范决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开讨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贫困县花7.1亿建豪华校园,把全县的几所中学合并在一起,这是涉及当地学生、家长和所有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必须公开讨论,充分听取意见。

当地建这所豪华校园,并不见公开听取意见。在校园建设投入使用后,舆论才介入监督,但投入7.1亿元,当地为此背上沉重债务的事实已无法改变。正如光明网评论所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科学处理豪华校园,既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又避免进一步浪费,就显得十分重要。拆除被质疑的豪华设施,也许是一个糟糕的走向。当建设这些设施的费用已经产生,拆除还要产生新的费用。而且,拆除后还要建其他项目,产生更多的开销。

按理,对已经建成的豪华校园接下来的管理、使用,也应该听取公众的意见,拿出尊重现实、避免浪费的合理方案。重大教育决策之所以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充分讨论,就是因为一旦决策实施就影响极大。像这所豪华学校建成后,全县几所中学的学生都在这一校园上课,要回到过去已经不现实。

一拆了之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说,反映出当地决策的草率。当前,比拆除部分建筑更重要的,恐怕是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调查组调查、主动回应舆论的质疑、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不受影响。

当“豪华中学”已经修成,那最“理性”的方式,或许是保留目前的设施,同时完善决策程序,避免今后再出现这样的浪费。

中国青年报评论,由于钱已经花出去,成了“沉没成本”,当地政府只能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开源节流,尽快补上财政窟窿。而对于第二点,当地应该做的,则是拿出“绣花功夫”,对学校加以细致、认真的整改,减少办学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铺张。简单粗暴的“以拆代改”,固然看起来魄力十足,但这既无助于当地政府回笼经费,也没有将力量用到真正让公众不满的“痛点”之上。

新华报业网评论,往长远说,建都建了,不如想想如何妥善利用,更好地服务学生以及教学工作。建一所好的学校,事关地方公共教育水平,也事关群众的民生关切。无论是建设还是拆除,都应该经过审慎决策,并建立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万不可“拍脑袋”。也许该拆的不是学校凉亭,而是当地有关部门的决策思维。

镇安县重视教育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重视需有方,量力才能行。教育质量的提升应该以学生为本,多在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待遇改善、人才力量培养这些方面下功夫。如果只是一味地搞形象工程,在外观上做文章,最后只会将其推向发展教育的反面,最终与兴教育、强教育的初心背道而驰。

不计成本地修建这些豪华景观是一种浪费,可如今,调查结论还没出,又仓促拆除,岂不是又要造“二次浪费”?把建好的喷泉凉亭拆除并不能减少和挽回浪费,钱彻底恐怕打水漂了。

我们必须从这起豪华校园事件中吸取教训,应该是必须进行科学决策。建设新校园,撤并学校这类重大教育决策,听取各方意见,进行充分论证,进行科学决策,一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标准,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尺度。

切记避免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才能利于构建地方良好的教育生态发展,学校、社会、政府等各方才能心无旁骛地落实教育行动,真正重视教育,把教育管理、教育治理、教育服务等落到实处,毕竟“形象工程一块石,困难群众十年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