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抗战电影《八佰》异常火爆,不仅得到了多方关注,更是为很多爱国青年所推崇。但这部电影好在哪里呢?激发青年的爱国牺牲精神?反映战争背景下各色人物的人性?

与台湾版本的《八百壮士》相比,此《八佰》只不过是打着历史事件的旗号,杜撰出一场战争电影秀。如果作为娱乐,也就罢了,但是这种严重不符合历史和实际的影片,却会影响到那些不知道这段历史的年青人,让他们错误地了解历史,错误地理解战争,也让爱国变了味。

不可否认,《八佰》表现出了一定的爱国情节,从文学、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故事与拍摄都有可取之处,“大片”的感觉也还很吸引青年观众。

然而,艺术的夸张手法需不需要有一个度?由于该影片的情节基本都是一厢情愿的臆想,这里就不一一指明其杜撰之处了,以下只说几点:

1.是为了反映人性吗?影片一开头就出现湖北保安团到达上海后,直接给日本骑兵送人头,没人反抗,只会到处乱跑,这是要为守卫仓库的勇士作对比、作陪衬用的?

然后又以这些散兵、溃兵、逃兵为主角视角,表现了这些人的各种怂,是为了对比他们中的几个最后终于硬气了一把?

说实话,这种表现手法,从整体效果上来看,完全忽视了仓库主要守备力量,88师542团1营官兵的正面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枪杀日军俘虏,这是要表达什么?是因为日本人残忍地用中国人练刺刀,所以,中国军人也可以枪杀日军俘虏?这是在给日本人的罪行找平衡吗?

3.排队舍身炸日军突击队。请参照《上甘岭》,志愿军在狭窄的坑道口架一挺机枪防守阵地,后面的志愿军战士排成一竖排,坑道口的同志牺牲或受伤,后面就补上。

然而,从第一名战士跳入日军人群中,难道他身上的炸药炸不死日本人?还要一个接一个地跳下去,一共十几个鬼子,就是炸不死?

历史上确实有十几个鬼子游水接近仓库墙根准备爆破,为了阻止日军爆破,我军有一名战士拿炸药包跳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了,仅此。

4.日军敢死队(一看就是日本黑社会,一身肥肉、光膀、纹身)衔刀由水路潜入仓库,这是要干嘛?明知仓库有800人,只派10几个光膀子拿刀的“大哥”去消灭中国军人?潜入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上确实有日本突击队由水路潜入到仓库墙根,但那是为了爆破,把仓库炸出缺口,为大部队进攻炸出突破口,这在军事上是有意义的。但直接去送人头是要表现什么?

5.社会青年为了把电话线送进仓库,一个接一个的上桥送死。导演为什么非要用这种无知的送人头来表现英勇呢?你都能想到用弹弓把食物弹进仓库,就一定要用人一步一步地把电话线送进仓库?

事实上,中国守军是用垒沙包的形式,在仓库和桥之间建立了一条通道,而电话线也是没必要的。

6.仓库屋顶“堆人”护旗。请参照《血战台儿庄》,中国军队重新夺回台儿庄,为了向全城传送这一消息,要在至高点树起一面国旗,这样,双方交战人员就知道胜负已分,也是给外围增援和阻援的人看的,这是有意义的,所以,会有很多人“堆旗”送死。

但在仓库屋顶堆人护旗意义何在?拿生命与日本飞机比硬?为什么不能等日本飞机飞走了,再把旗子立起来呢?

实际上,只要枪声还在,中国民众和外国媒体都知道,四行仓库还有中国守军在战斗,不是一定要保证24小时都立国旗的。

7.最让人无语的是最后的撤退,就这么无脑的送人头,是想表现中国军人的英勇还是嘲讽他们的愚蠢?

历史上中国军队的撤退是得到日本默许的,所以并不存在最后的攻击。影片中,鬼子的机枪封锁了撤退的桥面,中国军人还“无畏”地冲上桥去,一个一个地送死,这是为什么?因为有撤退的命令,还是溃败逃跑?

仓库里有足够的弹药,也有食物,就一定要赶在那个时间点送死?这种愚蠢的做法是在鼓励热血青年们更无脑的牺牲精神?还是在讽刺中国军人的无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附:四行仓库保卫战历史资料

1937年10月26日,鉴于在上海闸北地区抵抗已日趋艰难,蒋介石决定撤出该区绝大多数部队,去防卫上海西部郊区;同时命令顾祝同将军让其麾下的八十八师单独留守抵抗。因为九国公约的签字国将于11月6日召开会议,蒋介石希望以八十八师的牺牲来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通过参谋长张柏亭向顾祝同提议:既然出于政治目的,那么留守闸北的部队,实力多是牺牲,实力少也是牺牲;守多个据点是守,集中兵力守一、二个据点也是守。最后顾祝同同意八十八师留下一个团的兵力,留守地点自行处置。

孙元良决定,就以四行仓库为据点固守,固守时间为7天,这也是蒋介石向他提出的。他想来想去觉得一团兵力还是过多,在最后撤离时,决定只留下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第一营这么一个加强营。营长为陆军少校杨瑞符;为加强领导,特派五二四团团副中校谢晋元作为最高长官。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即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是交通银行与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与盐业银行)于1931年建成的联合仓库。它是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建筑物,建造得十分坚固。

杨瑞符营长接到从闸北前沿阵地撤退的命令,很不情愿,因为他在这块阵地上已坚守了2个月,牺牲了差不多有一半的兄弟。当孙元良告诉他撤到四行仓库,就一个营坚守7天,掩护全军撤退时,他非常高兴。他明知有可能与他的部下全部牺牲,却说“大敌当前,男儿自应以死报国”。

一营兵力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经过5次补充兵员,全营撤退到四行仓库时,包括团副谢晋元在内,仅414人。而他们的对手,是以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亲自指挥的日本王牌军第三师团。

27日,当日军第三师团先头部队挺进到四行仓库前,突然遭遇到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一下子扔下了10多具尸体,余部慌忙撤退。

下午,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从东西两侧同时进攻,但炮弹打在仓库坚硬的墙壁上根本无济于事。日军又不敢用重炮,唯恐炮弹越过苏州河,打到租界内。新垃圾桥(即西藏路桥)东侧的苏州河边,还矗立着一个几十米高的巨大煤气包。万一炮弹击中煤气包,引起煤气爆炸或泄漏,后果不堪设想。结果日军的两路夹击碰到火力迅猛、居高临下的守军,根本无济于事。日军扔下20来具尸体再次败退。

上海市民得知国民党军队全线败退的消息原本是十分沮丧的。突然听到闸北传来的枪炮声,了解到四行仓库还有一支中国军队在坚守,极为振奋。无数市民爬上屋顶向闸北眺望。有些胆大的市民甚至跑到苏州河南岸观望。由上海市民组织的各界抗敌后援会和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救亡协会随即行动,十多辆汽车运来的各种物资堆积在河岸。

日军占领了四行仓库一侧交通银行大厦,并在四行仓库背面部署加农炮射击,但加农炮对四行仓库厚厚的墙壁无法造成致命伤害,日军只得放弃进攻,但日军将四行仓库的供水与供电完全切断了。

夜幕降临,四行仓库的守军用沙袋筑成一堵墙,慢慢筑到了新垃圾桥边,并派部队驻守。他们整整花了四五个小时将市民运来的食品、水果、衣物、药品等物资及一大袋慰问信拖到仓库里。同时,几位记者也沿着沙袋爬行几十米,来到了四行仓库。机枪连连长雷雄代表谢晋元与杨瑞符接见了记者。谢晋元通过上海商会向美军提出要求送10名重伤员离开战场,美军答应了。这10名重伤员趁着夜幕被抬离了战场。在整个行动中有3名中国士兵被日军枪击身亡。

从10月27日至30日,战斗已经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严重关注。10月29日,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经过再三考虑,认为坚守闸北、坚守四行仓库最初的目标已经达到:绝大部分的中国军队已经顺利撤退,并重新部署;而这场战斗已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于是他下令部队于10月31日撤离仓库,并委派上海警备司令杨虎与英国将军斯马莱特会面,商议中国军人如何撤退至公共租界,并与在上海西部作战的第八十八师会合。于是租界方面出面,与日本军部反复磋商,让中国军队撤退。

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原以为四行仓库至少应该有一个旅,二、三千人的兵力,因此他答应了让中国守军撤退。后来当他从报纸上获悉,造成他的第三师团阵亡200多人的四行仓库守军不满800人时,脸上立刻挂不住了。他当即要求英方:当谢晋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后必须全部缴械,并限制行动自由。否则,这支部队退到哪里,日本皇军将追击到哪里…

租界当局屈服了,他们解除了一营官兵的全部枪械,并将他们全部送到了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区内的胶州路“孤军营”进行隔离。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四行孤军营操场被4名汪伪76号特务收买的兵痞刺死,年仅37岁。

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了公共租界。孤军营也被日寇接管,日军就把四行孤军官兵们押送到宝山月浦机场,以后转到“龙华游民习艺所”挖沟、护铁路。然后又转到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

1946年,名扬天下的“八百壮士”才从各地回到上海,总计100余人。他们请回老团长的遗孀,在老团长的陵墓四周搭起棚子住了下来。

四年内战开始后,“八百壮士”的幸存者们,不愿打内战,有的当了车夫,有的当了警察,有的做了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