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是人类长期在地球轨道上生活、工作的地方,用以对地球本身进行研究和各种空间实验。
国际空间站内长期有人值守,采用的是轮班制度,宇航员都是来自各个国家,不过每一位宇航员在空间站内的待的时间都不会超过半年,就要被轮换下来回地球进行休养和恢复训练。
这是因为在空间站长期处在微重力环境下会导致人体快速的肌肉萎缩、骨骼钙质流失、新陈代谢紊乱等一些列问题。
还有就是在地球之外太阳风粒子和宇宙射线所带来的辐射水平都要比地球表面高出许多,因此人类也不适宜长期待在外层空间中。
如果接受的辐射剂量长期的累积,会给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每个人的太空之旅都是有固定的期限的。
除了以上的问题以外,就算宇航员在空间站内生活半年也会患上一种“宇宙病”。
你看,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把加加林送上太空以来,到目前已经有大约543人进入过外太空,在这些人中只有11%,也就是63人是女性。
从性别比例来看,宇航员这个职业貌似男性更加适合,毕竟这个职业具有很大的风险,而且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素质。
但是从长远来看,人类进行外太空探索,或者是未来想要殖民外星球,女宇航员必不可少,完全可以顶半边天,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能解决男宇航员在空间站长期生活的一些问题;
甚至是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女宇航员比男宇航员在处理一些特定的问题上更加具有优势。
我们知道能够当上宇航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来适应外太空的失重环境,就算是通过了地球上的各种考验,所有的宇航员进入了太空都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身体不适。
主要原因还是失重引起的强烈的眩晕、恶心、无法辨别方向、无法保持平衡。
在地球上有重力的存在,内耳前庭系统内的液体可以通过倾斜来刺激微小的毛细胞,告诉大脑身体是直立还是倾斜,让大脑知道你此时的状态。
而在太空中前庭系统中的液体会漫无目的地漂浮,随机胡乱刺激细胞,给大脑发出错误混乱的信号,这些信号跟你的视觉信号相违背,就会产生眩晕的感觉。
这种效果就像是,你原地旋转以后,你其实已经停下来了,但大脑依然感觉你旋转,这时因为前庭系统的液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身处在太空就是这样,一个字晕。
这种状态十分折磨人,因此在空间站总会配备有药物来减缓这种影响,但长期吃药也不是办法。
虽说这种状态身体会慢慢地有所适应,但轻微不适的感觉总是伴随着每一位航天员。没有人会觉得待在太空比待在地球上还舒服。
尤其是在最开始的空间站都是由男性组成的团队,人难免会在心理上产生无趣、孤独、抵抗的情绪,这种坏情绪就会放大身体上的不自在,使得整个团队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女宇航员,航天专家建议,空间站上的生活必须有女性的参与,男女比例为4:1。
这种看似比较荒诞的建议,确实产生了很大的魔力,使得宇航员在太空中后期不适的症状减轻了许多,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女性的加入改变了空间站的气氛,生活不再那么单调无趣,也让男宇航员的注意力不再总是停留在身体的不适上,转移注意力是减轻病症的好办法。
异性吸引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子,如果你坐公交车、地铁身边能够出现一位美女的话,你就不会在意漫长的时间、以及闷热让人不适的环境。
反而你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些,这种愉悦的心理会治好你身体上很多轻微不适的感觉。女性出现在空间站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仅是治好了男宇航员的不适,还让整个团队变得更有凝聚力,工作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女性真的是男性的良药啊。
在未来人类会有更多的女性宇航员被送上太空,而且有可能会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中坚力量。因为女性本身有男性所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女性体型较小,体重上具有优势。发射火箭这件事能轻点尽量要轻一点,节省燃料或者还能多带些物资或者是生命支持设备。
所以说一个全部由女性组成的机组肯定比男性更具有优势。尤其是那种以后要在太空中飞行数年的深空探测任务,女性的发射成本更低。
因为女性每天消耗的能量要比男性少25%,因此携带的食物、氧气供给也更小,而且女性比男性排出的废物也更少(二氧化碳、排泄物),相应的处理这些废物的设备也更轻便一些。
其次是女性更加适合长期任务。男性有男性的优势,女性有女性的优势,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就能看出来。男人能干的事女人干不了,女人能干的事男人同样也干不了。
科学家研究发现男性在短期、具有明确的目标环境中表现得更加优秀,能够快速地完成任务,具有很强的处理异常风险的能力,反应迅速、应变能力比较强。
而女性则更加的细致、细心,在长期任务中会表现的比男性更加优秀。例如未来去往火星的任务中最少也得3到4年的时间,这中间肯定少不了女性的参与。
最后一个相当关键,也就是探索外太空甚至定居外星球,有一件事男性可能办不到。就是繁殖后代。这件事必须有女性的参与。
而且女性没有男性也可以完成这件事,并不需要将男性送往外星球,只需要将男性的生殖细胞和女性送去就可以了。
所以未来人类的航天计划会有更多的女性参与进来,未来人类登陆火星的时候我们拭目以待,肯定会有女航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