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几个朋友约在一起吃饭,阿玲和4岁的儿子一直在旁边玩碗筷,还好几次跑到邻桌去逗那边的小朋友玩,惹到人家的父母很是反感。

“让孩子坐下来吃点饭吧,菜凉了再吃就不好了。”我们委婉地劝阿玲。

“不用管他,他想玩就让玩个够,饿了他自然会过来吃的。”阿玲不以为然地说。

“孩子的成长需要充分的自由,所以我从不限制他需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看我们一脸愕然,阿玲又补了一句。

“这个自由度也太广了吧,孩子没有界限感,他的自由已经妨碍到别人了。”我已经感受到周围厌烦的目光了。

但阿玲依然无所谓:“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是不想给孩子设置太多条条框框,去妨碍孩子的可能性发展。”

我试图去说服阿玲,阿玲又想说服我,最后我们都没能说服对方,尴尬地笑着把话题转开了。究竟过度的自由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还是有害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事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被“过度自由”宠坏的孩子

阿文3岁的儿子智智上幼儿园前对上学充满期待。因为妈妈告诉他:上幼儿园可以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智智可以交到很多小朋友。这对从小缺少玩伴,经常一个人玩的智智来说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但没想到,才上学一周的智智却遭遇了重重失败感。原来智智在家里自由惯了:边看电视边吃饭——可以;未吃完饭跑开去玩——可以;晚上要玩不睡觉,哪怕是吵着家人睡觉——也可以。

阿文和阿花的育儿观念是一样的,就是不设任何条条框框,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

但是,不懂规矩,没有界限感的孩子真的会快乐吗?

智智上幼儿园,小朋友们在吃饭,他一个人跑开去玩,还骚扰到其他小朋友被老师批评了;午睡时间,小朋友在休息,智智又玩心大起,吵着要玩,老师只好把他带离了房间;玩玩具的时间,智智又继续他的自由作风,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顺手就抢过来了,惹得小朋友大哭。

在家自由惯了的智智,因为从来不知生活中的规矩与界限,所以在幼儿园的规则中处处碰壁,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的。本想交很多新朋友的他,却不经意成了小朋友不愿亲近的对象。

俗语话,有规矩方能成方圆。孩子的成长的确需要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但这一切都应该在规矩之内,界限之中。恰到好处的自由度才是孩子所需要的,“有度”的自由才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自律,更有责任感,也更快乐。

如何给予孩子“有度的自由”?

智智在幼儿园碰壁的主要原因是,妈妈只顾给他自由,却没有把握好自由的度,没有告诉他界限在哪。 因为孩子都是爱自由的,但他们还没有辨别事非好坏的能力。所以父母应该把规则告诉他,什么才是什么好,界限在哪。

比如,智智吃饭的时候总爱跑开去玩,父母应该告诉他那是不对的。吃饭应该专心致志,吃完才可以玩,这是规矩,也是习惯。

又比如,上面例子中阿玲的儿子没有好好吃饭,还跑去逗邻桌的小朋友玩。这个时候,妈妈是应该严厉制止的。你要玩可以,但最起码你的“自由”不应该骚扰到别人,这就是“度”。

给孩子立好规矩,定好界限,并让孩子慢慢在这个方圆中形成自律的好习惯,这才是真正有度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