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觉得心里憋着一股气,压抑、胸闷、头痛、手麻脚麻、早醒。”疫情平稳后,生活在广州的顾先生无法到原先在外地的分公司进行工作,被调岗至一个无所事事的职位后,他出现了上述症状。在先后历经了神经内科、心血管科、消化科,“做了很多检查都没有问题,直到医生说我可能是抑郁症。”

相较于精神症状明显的抑郁症人群,像顾先生这样状况的人群也有许多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主任医师陆小兵解释,“这类人群更多地表现为躯体化症状,我们称之为隐匿性抑郁症患者,是抑郁症非典型的一种表现。”

七月末,去年大火的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的第二季今年姗姗来迟。其中一支名叫大波浪的乐队初登台唱了一首名为《No Such Disease》的歌。主唱李剑解释说创作这首歌的初衷是想让大家关注身边一些隐形抑郁症患者或者双相情感障碍的人,“这些人生活在我们当中,他们很痛苦,甚至于他们有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会有那个毛病”。同时这也源于李剑自己是一名双相患者,想让大家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并且呼吁“如果有了问题我们及时去看,得到一个良好的、正面的治疗。”

后疫情时代,精神心理科门诊剧增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叠加影响之下,抑郁倾向在复工复产的人群中被扩大亦被放大。职场人士的心理健康受到个人、社会、家庭等多维度因素的影响。为了准确了解职场人士备受困扰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与职场人士的沟通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财经媒体领导者《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企业赛诺菲中国共同发起了“与‘黑狗’和解,重拾快乐—— 2020职场人士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并针对1500人进行了心理健康调研。

此次调研中,4成以上职场人士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职场人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亟需引起关注。

在疫情期间,陆小兵在临床接诊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疫情的突然性和影响的深远性。“一是正常人群受到各种负面的报道和消息,加上隔离、检疫、检查等措施,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多。”

而在疫情相对缓解的最近两个月,“门诊病人量急剧增加,我一天可能要看100来个病人,里面可能初诊病人,患抑郁症焦虑症比例要比疫情前增加20~30%左右。”

上班族,关注这只“隐匿的黑狗”

职场人群中,上述顾先生是典型案例,也是隐蔽性例子。由于疫情导致的工作变动让其郁郁寡欢,进而出现一系列的躯体化症状。“我了解了他的背景,从小生长环境不错,原生家庭也可以,成绩也非常好,相对来说是一帆风顺的。”陆小兵表示,这样的人群往往是会被忽略的人群。如果身边的亲戚朋友,出现各种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检查不出来毛病,一定要想到精神心理科。”

这类的患者确诊之后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是比较快的。“一个月以后这个病人基本恢复到正常,躯体化症状基本消失,情绪也提高了,有重新的想法和认知。”

复学后,学生心理健康需重视

另一类容易被忽略的人群是复学以后的孩子。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年轻的学子无法出门、无法上学、无法见到朋友。

杨朔是一名16岁刚上高中的学生,疫情前成绩非常不错。但2020上半年都没法到校上课,只能在家上网课。加上父母早年离异,母亲管教严格,他逐渐沉迷于网络,出现逃课、抑郁、焦虑等问题,母亲的强制措施反倒起了反作用。

杨朔认为“游戏是我唯一的快乐。”杨朔的妈妈无奈之下向精神科医师咨询,并陪同他就诊。

经过量表评估和面谈对于其精神状况的检查,“出现了强烈兴趣感下降的症状。”陆小兵解释,他一上网就很精神,下了网就很疲乏,没有精神,“抑郁症的一个核心症状叫做兴趣感下降,会出现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没有食欲的问题,以及胸闷、手麻脚麻等一些躯体化症状。”

这类患者一般需要药物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药物和心理干预两周之后,杨朔的“主动性增强了,继续开始上网课。兴趣感逐步在增加,但是还没有完全达到原来的水平。”

对于躯体化临床症状表现明显的隐匿性抑郁症患者,“很多医生也越来越重视了,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医生说消化科病人有30%的可能是精神科的病人。”

此外,还有两类特定的人群值得关注。一是原来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在疫情期间就医、药物来源和渠道都不方便,停药导致复发。二是医疗工作者,在本次疫情期间,医疗人员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和职业责任,“一线医疗人员也出现比平时要高的抑郁焦虑情绪。”

寻找“心灵感冒药”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第五项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设立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和80%。此次疫情更是将各个群体的心理健康列为了重点关注领域。

我国抑郁症患者正逐年增加。我国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达6.8%,按照中国现在有14亿人口估算,中国抑郁症病患超过9500万。超过90%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治疗。

抑郁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其临床特征包括显著而普遍持久的情绪低落,常伴有自卑厌世情绪,对愉快的活动失去兴趣或乐趣,认知功能受损,以及睡眠、饮食、动力、性功能等障碍。

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感受是,“我感受不到快乐了。”

——快感缺失,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

由于患病率和发病率非常高,很多人一辈子都会得一次,抑郁症也被认为是“心灵的感冒”,早日寻求治疗是最正确的选择。

“患过抑郁症,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就像我们发烧感冒。”陆小兵表示,了解这个事实之后,“我们要告诉大众它并不可怕,让大众多了解它的核心症状。比如情绪低落、兴趣感下降,甚至找不到原因的头痛、手麻、脚麻等等。也要学会自我判断,比如一些量表测试,可以简单自测一下情况,然后再寻求专科医生帮助。

到哪里寻求帮助?

“可以主动找朋友,加强锻炼,找专业医生是最佳的方法。”陆小兵也给出了多种方式。

轻度的抑郁症可能是心理问题,“但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行业可能不太规范,准入标准比较松,鱼龙混杂。”陆小兵强调,“中到重度的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心理治疗为辅;轻度抑郁可以以心理治疗为主,辅助轻度的药物治疗。”

而中到重度的抑郁发作,诊断只有精神科医生才有资格做。“这个从国家层面要进一步规范,提高职业的准入门槛。求助的机构可以是综合性医院的精神心理科,也可以是老牌的精神专科医院。一线城市一般都有精神卫生中心,省会城市会有省级精神卫生中心;下沉到地级,比如以广东省为例,韶关、肇庆、茂名、湛江、东莞、深圳、等这些地区它都有类似的机构,但再到县级就很难有公立的专业机构。这时候私立精神卫生中心就成为主要的补充资源,精神卫生机构的基层建设亟待加强。”

(文中顾先生、杨朔为化名。)

附:自测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