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务铁娘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财政部门将相关资金都集中在一处进行管理,并按照国家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统一进行财务资金拨款。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实践的基本情况,可以将其分为直接性支付和第三方授权性支付。

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实践的基本情况,可以将其分为直接性支付和第三方授权性支付。前者是指财政部门依据事业单位的主动申请,进行员工薪资、项目投资以及资源采购等方面的资金;后者是指以银行为中转第三方,事业单位可定期进行账款支取的管理方式。比如,事业单位中的财务核算管理,除特殊类申请资金,多属于后者资金核算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对银行账户的影响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之前,事业单位一般开设了多个银行账户,且管理不够规范,一些账户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大部分都被撤销,一般只允许保留2―3个账户:银行存款账户、零余额账户、其他专用账户。财政通过统一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即零余额账户,把财政资金存放在国库统一账户中,实行统一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资金滥用,提升国家对财政资金的监管效果。

2. 对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的影响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科目方面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货币资金的使用不再以银行存款科目来核算,而是通过新增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来核算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有两种: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财政直接支付一般是在行政单位工资发放、政府采购业务发生时被应用,财政资金支付的同时被确认为单位收入;财政授权支付是在单位制定用款计划,财政批复后确认财政拨款收入,同时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日常支出发生时,借记费用,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也相应做出了调整,资产负债表上的零余额账户资金并不衡量单位拥有的货币资金,只代表财政下达的剩余授权支付额度。

3. 对会计监管体系的影响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事业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每月用款计划的编制,通过上级财政部门的审核审批,资金得以下达到单位零余额账户。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全面落实,使财政部门可以动态掌握下级单位经费的走向,通过对中间流程的优化和精简,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赋予财政部门更多的经费主动权,使政府可以集中管控和分配调整相关经费。另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使财政部门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增强对预算资金的科学监管意识,防止有关人员利用中间流程滥用财政经费,有效约束了单位各项不规范经济活动,促进了会计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了财务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