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他可以成为钱学森所说的“科学大师”,这说法一点都不过分。

卢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天才人物。16岁,上大学;20岁,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25岁,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30岁,成为博导;32岁,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35岁,出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38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0岁,在秦皇岛海洋国际度假村嫖娼被当场抓获;43岁,九三学社中央常委、辽宁省副主委、沈阳市主委,沈阳市政协副主席;43岁,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47岁,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52岁,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53岁,当选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有人说,他的人生就像是坐火箭,一飞冲天,让人羡慕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别人看来,卢柯的科研事业似乎做得顺风顺水。其实不然,卢柯对科研的热情非常高。每天,他了锻炼身体之外,一心扑在工作上。

读博期间,因为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非晶态材料的有序原子集团切变沉积化机制,而获得了首届“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这个奖是非常有分量的。而他提出的制备纳米金属的新方法——非晶完全晶化,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他创造的这种方法,成为国际纳米材料的3种主要制备方法之一,对提高国际生产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0年,卢柯发现了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他的这一发现获得了世界同行的好评。纳米材料“鼻祖”葛莱特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缩短了纳米材料和实际应用的距离。

2004年,卢柯又发现了一种新型纳米结构——纳米孪晶。他在纳米孪晶铜中获得了超高的强度和导电率。他的这一发现又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将中国纳米材料研究技术推到了国际前沿。卢柯成为领跑国际纳米材料技术的第一人。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拥有诸多成就的科学家,最后却选择步入政坛,担任辽宁省的副省长,这样很多人感到可惜。

科技界反应不一:有人赞成,认为有助于减少“外行领导内行”;有人反对,认为这是“研而优则仕”,会刺激更多研究人员走仕途;有人摇头,认为“又一位学术明星提前退场”;有人点头,认为“有得必有失”。

只要不为敌所用,在国内任何岗位他都是人才。对此,你的看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