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市,地处巢湖以南长江以北。相传这个地名的来历很有意思,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曹操为了进攻东吴,夺取了这一地区作为横渡长江的跳板。最后的结果大家想必都知道,曹操费尽心机却终未能成功,他最后感叹道:“前有长江,后有湖泊,进不可攻,退不可守,真乃无为之地也。”

无为这个让曹操都无可奈何之地,在抗战时期成为了新四军第七师的根据地。第七是在新四军中人数少,装备也差,还一直处于日伪顽的夹击中,环境十分险恶,当年为何要选择这里发展?又如何做到将皖江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师成立

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起初只决定成立6个师,后来得知从皖南突围出来不少同志,他们都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的精英,也是新四军在皖南的战斗骨干。这些同志加上原来坚持在皖中作战的孙崇德无为纵队、林维先挺进团,也是一支宝贵的抗日力量,于是变成决定在无为成立第七师。

1941年5月1日,七师终于在无为东乡成立了。刚成立的七师只有第19旅和一个挺进团,一共1900人。活动范围大概有三部分:第一块是巢湖以南山区和无为东乡;第二块是以桐东三官山为中心的宿松、望江、太湖等地;第三块是皖南繁昌、铜陵、宁国、绩溪等零散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选择无为

七师成立后,一些老同志觉得部队活动范围太小、湖多河多、还有长江隔着皖南皖北,这样打起仗来回旋余地太小,进不得退不得,不适合部队作战,更没有发展前途。无为无为,在这里很难有所作为。

七师领导们了解到部队有这样的情绪后,马上召开干部大会。在会议上,七师政委曾希圣向大家解释了为什么要选择在无为战斗。

首先无为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里向西是第五师,往南是苏南第六师,向北向东是新四军军部和二师、四师。七师只要在无为站稳脚跟,就可以将整个新四军7个师连接起来,互相照应,一起配合共渡难关。

其次无为前有长江、后有巢湖、北有银屏山,确实不利于大部队作战,但这恰恰是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的好地方。苏北大平原走路打仗是方便,但放眼望去一览无遗,无遮无挡,敌人来了无处隐藏。

最后这里还是鱼米之乡,部队不愁没粮食吃。最大的米市芜湖离无为就不远,缺粮随时可以派人化装去买,湖里也不缺鱼虾吃。

再加上这里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党组织活动,老百姓很拥护新四军,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七师在这里一定会大有所为。

随后七师制定了发展战略,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挺进:

一、挺进皖南,与苏南六师联系上。

二、挺进鄂东,与五师联系上。

三、向东挺进,与二师和军部联系上。

在战术上要灵活,以分散活动为主,多打中小规模的歼灭战、游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挺进皖南

七师成立后不久,就派了几支队伍南渡长江,打击日伪汉奸。

当地铜陵梨桥镇镇长查啸泉在皖南事变后,公开组织维持会,还指示手下便衣队到处搜捕从泾县突围出来,准备渡江的新四军战士。游击队来到铜陵后首先拿他开刀,一天夜里,在他常到姘头家过夜的必经之路张家桥,被新四军游击队除掉。一时间皖南地区的汉奸们个个人心惶惶。

除了锄奸之外,游击队还灵活作战,连续打了几场胜仗。随着时机成熟,七师以皖南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了第57团,团长梁金华。57团一个月之内拔掉了马家村、田坊、北贡、乔木、东堡等地的日军据点,歼灭日伪军500多人,打开了新局面,建立了以铜陵、繁昌、泾县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并向广德挺进,同六师打通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进宿松

负责向西的是挺进团,该团团长林维先1929年便加入红军,曾任红28军82师师长,新四军成立时任四支队参谋长。林维先不但作战勇猛,还长期在这一带打游击,因此熟悉地形、经验丰富。

为了巩固西进阵地,林维先指挥挺进团在屋冷岭以排为单位开展群众工作,打掉了这一地区的5个日伪区乡公所,肃清了敌人的零星据点,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一个月后挺进团继续西进,过了望江抵达宿松,与五师张体学部会合,建立了泊湖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含独立团东进

七师从56团和57团中抽调了4个连,组建了东进和含独立团,团长为原57团政委马长炎。整个和含地区日军据点林立,伪军也不少,日伪军加起来超过4000人。马长炎决定先打弱敌,积小胜为大胜,先拔掉伪军的螺丝滩据点。螺丝滩据点常驻伪军600多人,看起来似乎很强大,但是他们的大队长曹良文管理很松懈,伪军战斗力很弱。

马长炎决定采用疲劳战术,白天派出小分队在远处放冷枪,晚上用鞭炮代替枪声吓唬敌人,弄得伪军日夜不宁。这样搞了三四天后,曹良文终于忍不住了,派兵冲出据点。新四军故意示弱逃走,让曹良文认为这只是小股游击队的骚扰。

过了几天之后,据点外又响起了零星的枪声,恼羞成怒的曹良文这次亲自带三个连伪军倾巢而出,追击总是来骚扰他的游击队,结果中了独立团的埋伏。想撤回据点时,发现老巢已经燃起熊熊大火,被新四军歼灭200多人后,剩下的逃到了百旺。

和含独立团乘胜追击,又顺势攻占了百旺据点,接着又攻占了南义镇,共歼灭日伪军300多人。和含独立团三战三捷,将和县、含山、巢县部分地区连成了一片,随后继续向南京附近的江浦、全椒挺进,很快便与军部和二师建立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1943年,七师从组建时的不到2000人,发展到6000多人,活动区域从4000平方公里扩展到了2.25万平方公里,创建了皖江抗日根据地,成为了新四军的南翼屏障,圆满完成了军部赋予的任务。后来更是发展壮大,成为新四军七个师里最富裕的部队,为军部提供了大量的经费、粮食和军需物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