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者的言论再进一步渗入主流话语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平等。甚至男人也开始思考,若让女人拥有同等机会,世界兴许能更加美好。”——格雷森·佩里《男性的衰落》

很多人说,今年是中国的女性主义元年。

在演艺圈中,越来越多的女明星开始公开发表“大女主”观点:马伊琍讨论卫生棉条打破“月经羞耻”,陶虹谈男女厕所分配问题,强调建筑物对两性如厕差异的忽视,李若彤谈“不结婚比将就强”,秦岚抨击“生孩子是女人义务”传统思想,“浪姐”、“三十而已”等女性议题综艺、影视持续刷屏。

女性议题被过度讨论了吗?女性地位已经很高了吗?恐怕影视剧对女性一拥而上的追捧,依然是一种假象。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公布的《中国社会中的男人和女人——事实与数据(2019年)》,披露了我国包括出生性别比、司法犯罪、婚姻生育、就业劳动、家庭、养老等方方面面的最新性别数据,解答了不少人对于我国男女平等现状的疑惑。

这种形势,对男性和女性有没有影响呢?他们对各自的性别,会否产生新的认识?最近在跟人聊天的过程中,我听到了一个1991年出生的清华计算机系毕业生、一个顶着“超生”压力出生的普通年轻男性,对于性别、对于生活的最平实的反思。

一个超生男孩的迷茫

我是1991年出生的,老家在江苏。我是家里超生的孩子,上面已经有两个姐姐了。听说曾经有一个哥哥,一岁多夭折了。我爸并不想生我,但我妈妈因为没有儿子,受尽了家里老人的气,她就觉得“不蒸馒头争口气,我一定得生一个男的”,就坚持生了我,生了我才算安心“封肚”。

我爸妈为了生我,付出了很大代价。为了隐瞒超生这件事,我13岁以前都在亲戚家寄养,家里也付过罚款,家里本来就没什么钱,听说彩电、冰箱、甚至家里的树都被砍去付罚款了。我自己呢,也不知道我有什么价值,值得这么费劲地生我。我只能庆幸自己是男的,否则我本来不会出现在世界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中的时候,我就经常怀疑人生,不知道自己生下来的价值是什么。不过也可能因为我学习成绩好,有时间想东想西。高考时,我考上了清华,老家的人全都为我庆祝,大家建议男生学理工科,好就业。我就报了计算机专业。

其实我对这个专业没什么兴趣。大二的时候,我看了一些以边缘群体为对象的摄影作品,觉得这种记录好有价值,但我不敢贸然往这方面发展——我是清华理工男,一个多好的身份,放弃太可惜了。看了一场摄影展后,我第一次想,要是我是个女孩就好了,没有“一定要成功”的包袱,说不定可以去随心所欲搞摄影。

不过,这种幼稚的想法很快就消散了,因为我意识到女孩的生活并不比我自由。

大概大三前后,我在学校附近听了一场讲性别平等的演讲,现场有几个女孩分享经历,其实内容比较平常,就是指出了自己作为女孩日常受到的一些指指点点。可我当时脑子像被闪电劈中一样,突然意识到,从没有人这样批评过我,或者告诉我我不行。原来我的生活,因为是男性就可以过得更自由、更顺畅、更舒适的。

同一个世界,对女性、对一些更少数、更弱势的群体,展示的却是另一面,更刻薄的一面。那一刻,就像天灵盖被击穿,我感觉世界的假面在我面前被撕开了。

我的周末咖啡馆计划:

一场社交软件上的“格物致知”

感谢清华,如果我有优点,那最大的一个,就是“格物致知”。我有了疑问就一定会去找答案。我打算用低成本的方式,去了解一下这个问题。我开始在社交软件去接触不同的人。

我毕业之后,校招进了一家知名科技大厂做研发,后来实在不喜欢,跳槽到一家小公司做市场策划。我很少再跟人主动提起自己是清华的,因为这不太符合别人对一个“清华理工男”发展的期待。但我其实对自己的选择也不是很有信心,需要鼓励。

刚换工作时,我在探探上认识了一个开咖啡馆的姑娘,我们在她店里见了一面,边喝咖啡边聊,我们聊摄影、聊她的咖啡馆,聊我转行和一些新闻。

她觉得我放弃大厂研发职位,选择自己更喜欢的方向是对的,只为扛着“中产成功哲学”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是非常痛苦的,社会不该把成功的压力,强压给每一个男人。

她说,她其实蛮同情男性的。“在狩猎社会,男人只需要打猎就好了,女人采摘和生育,但现代社会需要的生存技能,是用电脑工作、研究和购买各种生活服务、给孩子找学校,早就不需要男性卖力气了,男性好多地方是不被需要的,但习惯掌权的高自尊并没有降低,所以是怎么选都是错。”

我不认为我换了职业就会“不成功”,但我很高兴有人能接纳我的选择。那天下午,我在她的咖啡馆坐了3个小时。我受到了鼓励,决定把“见网友”这件事继续下去。

从那天开始,我周末如果没什么特别的事,就会在这间咖啡馆见网友,跟网友聊天。像一个小小的仪式,既是对日常生活的周末逃离,又像是一个社交驿站,能去理解不同的人。聊得开心就多聊一会儿,不开心就少聊会儿。每次跟人介绍自己,都像是一次对自己的重新定义。

“见网友”的意外收获:

身为男性身份,原来真的是特权?

社交网络就像一个窗口,把我原本不可能经历的人生摆到我面前,也让我通过外界的反馈,看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我在咖啡馆见过一个印象很深的探探好友,是一位离婚的女性,刚刚争得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最近在健身,参加过健身的奥赛业余组,非常厉害的一个人。我着实被震撼了——我觉得她很厉害,也很伟大,但这种伟大背后的生活是非常非常辛苦的。有了孩子,有很多地方都不方便,可她还是把孩子照顾得很好,据说她产后身材走形很严重,现在健身到了能参加奥赛的水准,就是当时为了产后减肥。如果换了我,我肯定做不到的。

她告诉我,离婚时,她父母都反对她要孩子,但她还是争取了孩子的抚养权。她前夫在打官司前,拼命隐藏自己的收入,因为抚养费跟工资百分比是相关的。那个男的有两张卡,工资分两部分发,他拼命隐藏另外一份,造成一种月工资很低的感觉,好让抚养费能判得低一些。这个人的遭遇和我亲生姐姐一摸一样。我亲姐姐也经历了这么一场糟心的离婚,然后自己带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能说什么呢?我的结论就是,女性可能是更善良的人。反思自己,如果我是那个离婚的人,我会要孩子抚养权吗?不好说。我觉得是愿意付钱的,也可以周末去看他,但我很难像女性那样用百分百的精力去照顾他。我想,男人心里是不是都明白带孩子有多累、多麻烦、多无聊吧?

我发现我并不为这种想法惭愧,反而很庆幸身为男性,不用背这么重的包袱,不用太有心理负担——因为男人都这样,不像女性那样道德水准被抬的很高,也不用背一个“三十多岁离过婚的女人”这个标签,离婚总归是对女性影响大一些的。我觉得这个网友对我的启发就是,我以后结婚,要孩子一定要慎重,因为给妻子的风险太大了,除非我真能分担这个责任。

这个“周末咖啡馆”的小实验,我持续了大概一年。今年年初,我最近见过的一个姑娘,变成了我的女朋友。随着加班越来越多,我周末能安心休息的时候越来越少,那家咖啡馆也因为盈利差,被转手给了新老板。咖啡馆变化一新,但这个“周末社交驿站”的想法,我女朋友非常喜欢,她觉得我们可以一起继续。

她说,我吸引她的,是男性中很少见的一种反思能力,“现在社会变了,男性需要向前看,不留恋过去的‘黄金时代’。我喜欢你的,就是你的‘格物致知’。”

在探探上认识的网友中,我还遇到过业余做公益志愿者的,还有患抑郁症的朋友。有时候是静静地听别人倾诉,有时候是我自己絮絮叨叨。很多类人,我只在媒体上读到过报道,现在却可以看他们真实地坐在自己面前,讲自己的故事。

我想,未来一段时间内,我还会继续维持我这个“周末咖啡馆”的计划,只要我还有好奇心,我就会继续用这样的方式,保持更新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定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