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间,朝中有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因为忤逆朱元璋的旨意而被罢了官,没了官职的清官只能收拾收拾回南昌老家,结果等他好不容易凑齐了盘缠准备回老家的时候,朱元璋却下令对该官员执行了宫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和他四岁的女儿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在元末起义之前很过了一段艰难的生活,老朱家原本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躲避赋税,一直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至正四年的一场天灾更是将老朱家带入了绝境。

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在那场蝗灾和饥疫中失去了生命,可怜当时的朱元璋只有十七岁,再加上他的二哥,两个人连为亲人置办棺材的钱都没有,更没有一块地来作为他们的埋骨之地。

朱元璋到处求人,好不容易乡人刘继祖主动送出了一小块地,朱元璋兄弟俩才将父母和哥哥的遗体用破席子卷起来下葬完事。

之后朱元璋到了皇觉寺当了小行童,但也没有待几天,就被放了出来。之后朱元璋就成了一个乞丐,到处乞讨,达三年之久才回到皇觉寺,后来在发小的邀请下参加了郭子仪的起义军,才终于改变了命运。

朱元璋的这段历史对他影响很大,他小时候过惯了穷苦日子,亲身经历再加上亲眼所见,他知道穷苦百姓是过的什么日子,也知道元朝的官员们是怎样的腐败。这对他的执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他登基之后,大力惩治官员的腐败,他为了制定了严苛的律法,官员贪六十两银子就会被处斩。而且整个官僚体系的俸禄是很低的,相比于其他朝代都要低很多,更是比宋朝低了很多,如果是官员们都喜欢生活在宋代,那么官员们不喜欢的生活的朝代就是明朝。

朱元璋是不遗余力让官员们过勤俭节约的生活,除了那些会想尽办法增加收入的官员,其他的官员俸禄很低,有的是真的一生清苦,那点俸禄不过刚刚能解决温饱而已。

比如洪武年间就出了一个很穷的清官,名为曾秉正。曾秉正是南昌人,在明初被举荐入仕,成为海州学正,这是一个正九品的小官职,这起点不算高也不算低,后面能有怎样的成就就端看造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秉正在洪武九年迎来了自己的机会,这一年,天下并不太平,天灾不断,尤其是下半年,七月的时候出现了日食,紧接着就是苏、松、嘉、湖等州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水患,朱元璋下令免除当年的田租赋税,又永平等地出现了旱灾。可以说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天灾。

于是这一年的闰九月,朱元璋“以灾异诏求直言”。翻开古代史我们会发现,百姓对于天之异象和天灾认识不足,通常都会认为是这天下的主宰执政不力,才惹怒了上天。

所以但凡频频出现天空、山川湖泊异象和天灾的年份,天子都会被要求自我反省,看看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被上天警示,来个大赦天下或者下个罪己诏,然后调整下一阶段的执政等等。

朱元璋遇到这样的事也不例外,他让官员们进谏,曾秉正为此上言千字文,打动了朱元璋,被升为思文监丞,第二年又成为陕西参政。

不久之后,朱元璋设置通政司,而曾秉正就是第一任通政司使,正三品官职,掌内外奏章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曾秉正在这个位置上倒是很尽力,数次上言政事,虽然有时候顶撞朱元璋,但他的上言都是于国于民有利之事,因此朱元璋对他很是忍耐。

但朱元璋毕竟是天子,是天下的主宰,时间长了对曾秉正的耐心就少了很多,他不是李世民,而曾秉正也不是魏征,君臣之间没有那么和谐,有一次,朱元璋就因为曾秉正忤逆他的旨意而将他撤了职,让曾秉正赶紧回家养老。

可怜曾秉正一生为官清正,除了那可怜的俸禄,他并没有别的收入,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自然很是吃力,等他收拾收拾准备回老家南昌的时候,才发现所有的盘缠加起来不足以回到南昌,这可难坏了曾秉正。

他没有攒够足够的盘缠,又不能去找别人借,就算是借,也未必有人愿意帮他,毕竟他这是被遣送回老家,不是荣归故里,自然没有人愿意帮他,思来想去,曾秉正最后决定将自己那四岁的女儿卖了。

《明史》记载:“贫不能归,鬻其四岁女。帝闻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终。”

居然到了卖女儿的地步,可见曾秉正是真的很穷,但他毕竟曾是朝廷大官,竟然到了卖女儿的地步,这件事很快就在京城传开了,他女儿是卖了,回家的盘缠也凑够了,但是这件事却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

朱元璋一听,朝廷官员公然卖女儿,这样的行为实在是有违人伦,不配为人父,身为朝廷官员,居然卖女儿,影响极为恶劣,况且连女儿都能舍弃,更何况是百姓呢。朱元璋绝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他下令对曾秉正执行了腐刑,即宫刑。

相信大家都知道宫刑是什么意思,即变成太监,从此再也没有生育能力了,这处罚不可谓不重,但是,曾秉正也确实很过分,就为了那么点盘缠,将自己爹亲生女儿卖了,这样的人不配为人父,既然他没有做父亲的自觉,索性就直接让他没法生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