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句大实话。面对真不想学的学生,往往是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了。这是真话,不是推卸责任。这句话也暗合教育原理: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有自己的有限性。

个人以为,这句话也是一线教师对某专家声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回应。专家的观点明显违反了教育学原理,把教育夸大成万能的,是一种不尊重常识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教育界不尊重常识的说法做法可谓多矣!而“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不想学习的学生”则是对常识的尊重。

但是,这句话也是相对的。如果我们找到学生不想学的源头,还是有可能将学生教好的。根据个人经验,不想学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些是能教好的,有些则很难教好,甚至于无法教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的原因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缺乏动力,还有家庭变故等其它因素,那么这样的不想学大概率是可以教好的。

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往往是教师教学死板、作业过多等等教学方法不得当所致,倘若换个优秀的教师,这种不想学一般是可以教好的。

学习缺乏动力往往是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看不到不学习的危机感等等学生个人的认知偏差。如果遇到有经验的教师,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学生学习的动力一般还是能够找回来的。

至于家庭变故等其它因素造成的不想学,只要把这些因素解决了,多数孩子就想学了。

最难教,甚至无法教好的是读书无用论成为学生的价值观和懒惰的个性。

读书无用论和懒惰的学生,即使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家也很难教好

当今,的确有不少学生形成了读书无用论的价值观。记得有个学生这样对我说:“我爸没读过书,但是生意做得好,家有几套房,几部车,银行还有很多存款。我叔叔读书好,考上了师范大学,当了老师,一个月工资几千块,连找老婆都困难。叔叔买房子的钱几乎都是我爸给的。读书有什么用?我要学我老爸,不学叔叔!”面对这样的孩子,再优秀的老师,甚至是教育家也很难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

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类所有的个性中,懒惰是最可怕,最让人讨厌的个性。一个人一旦养成懒惰的习惯,这个人几乎就无药可救了。当然,要激发一个懒惰者想学习的愿望是很难很难的,难到几乎不大可能。曾国藩说,看一个家族能否兴旺,主要看这个家族的子孙是否读书和劳动。懒惰者,不会喜欢任何劳动,更何况是读书学习这种较为艰难的脑力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尊重常识的代价是惨重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不尊重常识的说法害了老师、害了教育。“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想学习的学生”的说法是尊重常识,不是推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