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几个好几个粉丝私信问我,“超限效应”是什么,能不能用它帮孩子戒除手机瘾?

原来是他们在网上看到一个家长的视频。视频中这个家长说用超限效应的具体方法,让自己的孩子不喜欢玩手机了,再也不碰手机了,他认为挺成功的。

然后如歌也去看了一下视频,我先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单纯机械的使用超限效应,并不能真正的帮孩子戒除手机,还有可能适得其反。那么,什么是“超限效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其实是一个心理学上存在的名词,据说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亲身经历。

马克吐温听了一个牧师的演讲,开头呢很有感染力,他决定给这个牧师捐款,可是牧师演讲的时间太长了,让马克吐温觉得很烦躁,他又决定不捐款了。最后这个牧师的演讲时间长的超过了马克吐温忍耐的极限,他不仅没捐款,还从那个捐款的盘子里拿走了2美元。

超限效应就是超过人的忍耐力极限之后,产生的负面效应或者是反面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例

前文说到的那个视频中,那个家长给孩子玩手机设定了一些非常苛刻的要求,比如说连续玩手机8个小时不能停,如果你放下手机就重新开始计时。而且要求每天必须闯关,如果没有达到闯关的目标就要继续玩,也不能休息。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家长也在一旁陪着,并且不断的给一些催促,不断的给一些负面的建议,其实就是批评了。

孩子不一会儿就不摸手机了,把手机扔在那。看似孩子再也不碰手机,看似孩子戒断了手机瘾,但这其实并不是真的。

孩子产生了超限效应,他反感的并不是玩手机这件事,而是方案玩手机时有家长在身边。那孩子会怎么做呢?他会选择一个家长不在身边的环境玩手机。比如说进卧室把门锁起来玩,或者去网吧玩,或者出去运动健身的时候偷偷玩。所以孩子并不是真正的戒断了手机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确的方法

也有家长问如歌,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戒断手机瘾呢?简单来说,家长用高质量的亲自陪伴,就能够让孩子和手机不再那么亲密。

高质量的亲子互动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就是一起读书,一起讨论有意思的问题,包括一起出去游玩健身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正面的评价和正面的鼓励,孩子会发现和家人在一起比玩手机有意思多了,那么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性就会降低很多。

科学规划

而且如歌也认为,孩子玩手机是可以的,但是要有一个时间约定,比如说每周有20分钟的玩手机时间,具体哪一天玩由孩子自己决定,家长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就能让孩子通过玩手机这件事情学习自律,学习自我控制,这也是很好的教育的契机。

我是如歌,今天就分享到这,欢迎关注,带大家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