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港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位于大别山南麓,鄂东边缘,与蕲春、黄梅、阳新、九江、瑞昌等地为邻。地扼吴头楚尾,历来是鄂、皖、赣毗连地段的“三省七县通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穴自古受吴、楚文化双重影响,唐代境内庙宇林立,有高僧司马道信、南宋著名将领余王介、清代经学家刘醇骥和被称为“楚栋之杰”的清代诗人张仁熙等一批代表人物。武穴还是鄂东近代史上接受西方文化最长、商业文化发展最早的地方。

武穴先民多来自五湖四海,其传统习俗与其他地区交流融合,兼收并容,以汉俗为基本里俗,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征。饮食方面,注重土菜,不避辛辣。由于同时地处大别山南麓和长江岸线,菜肴兼用山货、河产和海产。

武穴酥糖

原名桂花董糖。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武穴镇桂花桥有一董姓孝子与母相依为命。入秋一日 广济酥糖,母亲偶感风寒,卧床不起。因家境贫寒,无钱治病抓药,自用芝麻炒熟研末,摇落院中新鲜桂花,以蔗糖浸渍,与芝麻末混拌,侍奉床前。母食数日,竟咳止康复,遂传为佳话。后被移植至糕点业,初名桂花董糖,因人们对“董糖”二字意义不解,於清朝道光八年改名为广济酥糖。

广济县改设武穴市后,又称武穴酥糖。桂花酥糖具有香、甜、酥、脆四种特色,并能治咳润肺。料中有麻屑、白糖、香条、桂花等,食时甜酥,骨子虽用饴糖熬制而成,但松脆,落口消深,不沾牙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针糖

武穴话又叫冲茅儿烫。这是一种糖味十足的植物食品,这种糖是长在松树上面的糖。很多农村的小孩都会在冬天带着棍子和镰刀上山找这种松针糖吃。这种糖藏得比较难拿到,在松树的松针上那些白色的小颗粒就是松针糖。找到了松针糖所在的枝,就会用镰刀把整条枝都剪下来。这种糖是松针自己分泌出来的天然糖分,需要昼夜的大温差才能形成。

拐枣

又名鸡爪梨,武穴土话叫鸡脚爪。有很多种叫法,比如拐椒、万字梨等等,不管是叫什么都是指这一种食物。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见过鸡爪梨,其实有着非常好的药用价值,性平无毒。

大碗一品牛骨头

香辣的牛肉配上饼子,简直是绝配,饼子蘸一下汤汁,一口就能消灭一个!

土猪肉焖土鳝

黄鳝想必是很多人的最爱吧,和土猪肉一锅炖,每一口都是满足!

藕带炒河虾

新鲜的河虾和藕带一起炒,河鲜+河鲜,鲜上加鲜,好吃到爆

香酥小黄鱼

果然小黄鱼还是油炸的好吃,香、酥、脆,试问谁会不喜欢呢?

江河一网鲜

江鲜河鲜一锅炖,一口下去满嘴鲜,香辣可口超下饭!

大金肥肠粉

大金镇的特色小吃——大金肥肠粉,在整个武穴都很出名,是广大武穴人民吃早餐和外出回家必吃的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百年来,在素有“佛国”之称的湖北广济(今武穴市)匡山产生了许多孙悟空的出生、成长、降妖伏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终成“正果”等一系列传说。

相传,《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当年在湖北蕲州荆王府任纪善期间,利用与武穴匡山毗邻的便利条件,游历匡山的山山水水,广泛搜集当地民间传说,写成了妇孺皆知的文学巨著《西游记》。山河无言,实证如山,现有古迹为证,在湖北省武穴匡山腹地一座山上,有一个叫“猴王出世”的神秘之地。这里林海苍茫、云雾缭绕、奇峰相峙、怪石嶙峋、峻岭拔地、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古时,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明海:即唐人所指的古寻阳彭蠡湖,武穴历史上是寻阳县属地),山下不远是海之底(现名海子地)。山顶上有块巨石,就像刀削斧劈,从中崩裂,炸开的两块石头高约三丈,圆围二丈有余,就像两扇石门赫然眼前,宛如城墙耸立两旁。

左边的崖壁上栩栩如生地现出“南无阿弥陀佛”字样,右边刻有“石门”二字,在石门缝隙中穿行,颇有神秘之感。石门四周,崩开的岩石堆错,前后左右乱石纵横。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猴王出世石”。那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真让人叹为观止。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