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声,影像留痕,老照片是历史瞬间的定格。正是由于其真实性以及对过往历史的留存与记忆,老照片越来越成为人们认识历史的宝贵资源。今日(8月19日),由成都图书馆耗时三年独立建设的《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正式上线,该数据库致力于收集1949年以前老成都的照片,为研究者、读者提供成都历史照片资料鉴赏、研究和利用。因版权原因,该数据库仅限成都图书馆内使用(即在成都图书馆内,通过成都图书馆内网免费查阅)。

耗时三年 收集范围涵盖海内外

2017年,成都图书馆启动《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项目,并邀请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为学术顾问。前后耗时近三年时间,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收集、整理、考证、加工、著录后,共收录2500多张弥足珍贵的成都老照片。

数据库中的老照片包括国内外若干文献机构保存的大量早期海外摄影者拍摄的照片,也包括解放前各类海内外出版文献中刊登的照片,可以说国内各大文献机构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已经电子化的有关书刊基本上都被搜寻过,海外出版物如《巴黎外方传教会公报》《伦敦新闻画刊》《国家地理杂志》等,国内出版物如《良友画报》《图画时报》《联合画报》等, 这一工作是过去成都没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做过的。

“入选的照片通过数字化后,将其解析成'元数据'信息,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著录和解读,可以让读者从视觉和文字上感受到百年成都的风云变化。”成都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主任涂樱鸽介绍道。

据了解,数据库收录的照片中,可考证到具体时间的最早照片,是首位来华的英国女摄影师伊莎贝拉·伯德在1896年到成都游历时拍摄的,共计7张。读者可以从照片中清晰地看到当时成都平原的风景、寺庙、人物等。较早的还有美国费城汉立克纳浦机器公司技师强必尔在1898年拍摄的四川机器银元总局内造币厂的照片,共计21张。这些照片清晰地展现了当时的造币厂内的厂房、工人及印花机的安装情况等。数据库中还不乏一些现今很少见的照片,如春熙路创建纪念碑、后子门、牛市口、老西门、白马寺、北门城隍庙塑像、回澜塔、半边桥、安顺桥、洗墨池、子云亭、赵子龙洗马池、四川省立成都中学、成都空军通信学校等罕见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杜甫草堂

曾经的杜甫草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安顺桥

曾经的安顺桥

谈及收录照片中记忆最深刻的照片,袁庭栋告诉记者:“关于成都市民熟悉的孙中山铜像,现在看到的其实是第二次塑造的。第一次塑造的铜像和春熙路创建纪念碑的关系在过去的记载中不清晰。尽管这次收集过程非常困难,但是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春熙路创建纪念碑的正面、侧面、局部和全景的几张照片,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第一次塑造的孙中山铜像就是竖立在春熙路建成纪念碑之上的,有着极高的文献价值。当看到这组照片时,我非常震撼,相信这些照片能带给大家惊喜!”

春熙路孙中山雕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熙路中山广场

溯本清源 专业化著录属国内公共图书馆自建照片数据库首例

除照片数量空前、收集渠道广泛等特点外,该数据库也是成都图书馆首次对1949年前的成都老照片进行规范专业的研究著录和数字化展示工作。

成都图书馆通过结合各种文献资料、翻阅老地图、集合专家考证等方式开展了大量的辨识甚至纠错工作,力求为每一张照片溯本清源。例如:有一张长期被误认为是成都北门外官道上的照片,工作人员在1933年的《道路月刊》第40卷第1期中发现了原图,证实这张照片实际上是成都双孝祠旁的双孝坊与德政坊。

《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从工商、建筑、河流、街道、军政、文化、名胜古迹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历史样貌,旨在用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重构老成都的城市风貌和社会生活,其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不容置疑。

影像馆中的老照片均标注了原始出处及拍摄者信息,还对其中的一些照片进行了必要的文字说明,读者可以根据每张照片的信息,查找到对应的资料,如具体的出处、摄影作者、所在的刊物期数等,详尽规范的信息对研究成都历史文化的专家及爱好者们均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读者对该照片点位的新容旧貌有更清晰的认知。《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汇集一个城市老照片数量之多,且信息著录完整、规范、全面,这在国内公共图书馆自建照片数据库中尚属首例。

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表示:“建立老照片数据库,是承前启后的历史性工作,也是成都图书馆特色馆藏服务的内容和品牌。目前已经收集并编辑整理好的照片时间跨度为1896年至1949年。今后我们还将向社会继续征集相关照片,尤其是1949年以后的照片,使《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更加完善充实,更好服务于广大读者和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曾琦 编辑 李学莉